洋桶壶是紫砂茗壶的经典款式之一,许多著名的紫砂壶艺人都曾制作过,其中也包括紫砂界泰斗顾景舟大师。顾景舟最初就是因为他制作的洋桶壶而崭露头角,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洋桶壶可以说是顾景舟的成名作。
明代四系罐
洋桶壶的原型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四系罐(一种肩部有四系,用绳子拴起来的粗陶茶器),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简洁的外形和实用的特点而广受江南地区民间大众的喜爱。
由于造型简练、实用便捷,洋桶壶在田间劳作、茶馆品茗、工场劳作等场合都是必备的饮具,它的设计使得倒水、冲泡茶叶等操作变得更加方便,一度成为旧时江南宜兴地区的时尚。
顾景舟洋桶壶式样
起初,顾景舟的生活圈子尚很狭窄,虽有手艺在身,却无人知晓。直到一日,顾景舟将一把新制的牛盖洋桶壶坯送到徐祖纯经营的蜀山福康陶器行。
徐祖纯其人,通文墨,见识广,懂陶器,尤擅紫砂鉴赏,在蜀山陶业颇有声誉。他见了顾景舟带来的牛盖洋桶壶坯,欣喜溢于言表,此前蜀山窑场以储铭所制的洋桶壶为最,而顾景舟之洋桶壶,有储壶底子,整壶英气逼人,隽秀、挺拔、脱俗,骨格清奇,完全不输储壶,甚至可以说是对储壶的一种颠覆与超越。
徐祖纯对顾景舟的洋桶壶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出手不凡,必成大器。于是,徐祖纯决意以洋桶壶为支撑,打响顾景舟成名的第一枪。
顾景舟洋桶壶
旧时江南茶馆,是当地有身份的人的活动场所,这里每天都有身份显赫的茶客们聚集,谈论着城里乡下的大小事情,传递着新鲜的消息。徐祖纯便将茶馆作为舞台,在众目睽睽之下,郑重地让顾景舟的洋桶壶登场。
顾景舟的洋桶壶一出现,立即吸引了一批资深茶客的目光,他们由衷地发出赞叹之声。有人把储铭洋桶壶与顾景舟洋桶壶放在一起比较,认为储壶老到沉雄,气度上江湖味更重,而顾壶清隽挺秀,端正文雅,颇具超然的文人气息。综合下来,喜爱顾景舟洋桶壶的茶客几乎一边倒。
顾景舟洋桶壶
眼力准、下手快,且具备实力的藏家,马上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顾景舟洋桶壶值多少米?
民国江南,白米一直是城乡最坚挺的民间代币,时逢战乱,流行的纸币常常一落千丈,而白米才是活命的根本。通常,人们谈论一件贵重东西,不说值多少钱,而称值几担米。
关于顾景舟洋桶壶的价格,徐祖纯报出五斗米的一口价,这个价格越过了储壶,在当时的蜀山窑场,也已相当不低。有人觉得五斗米偏高了,毕竟顾景舟还是个新手。然徐祖纯对顾景舟洋桶壶的工艺相当有信心,不允讨价还价。
顾景舟洋桶壶
如此,徐祖纯的“包装”策略,给顾景舟洋桶壶的问世,创造了一个旗开得胜的局面。
虽说名气打响了,可是真要让人心甘情愿掏钱买壶,也并不容易。
华荫棠
陶瓷实业家、收藏家华荫棠在他99岁时,这样回忆道,当时顾景舟刚出道,壶固然是好,价格也不低,但毕竟名气还小,愿意自掏腰包买壶的人,并不很多。徐祖纯在竭力挺他不假,可是,也要有人接招。
华荫棠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表示愿意以五斗米的价格购买顾景舟的壶,并给了顾景舟一张条子,保证可以到任何一家米店兑换。米店拿到华荫棠的条子,二话不说,当即兑付。
很快,华荫棠买下顾景舟洋桶壶的消息传开,茶客们闻讯对顾景舟的才华更加信服,因为连华荫棠这样的大窑户,也对顾壶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顾景舟洋桶壶
顾景舟的名声在紫砂界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位横空出世的人物给予关注。他走在蜀山小街上,已经引来足够多的目光,茶馆里的茶客们也开始谈论他,他的故事和他的壶成为了茶客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顾景舟洋桶壶无疑是他能够在紫砂业内成名的一件力作,成为了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为以后站稳脚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