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界,有“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之说,这一说法表明为紫砂壶配盖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做一把壶,紫砂壶的壶盖丢失或破损后,如果另配壶盖,是很难做到与原本的壶完美匹配的。
因此,在日常使用紫砂壶时要小心谨慎,以防丢失,或磕碰对壶盖造成损坏,保持对紫砂壶的细致呵护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了为其重新配制壶盖的复杂过程。
配盖之难,到底难在哪里?
1.原料的获取难
确保新制的壶盖与原壶在质地和颜色上完美匹配,需要运用相同的矿料,同一批炼制的紫砂泥。
考虑到一把紫砂壶从制成到流通再到被玩家收藏,经过了一定的时间,可能原壶的原料早已用尽,即使存在相同的矿料,由于不同采掘地点、炼制工艺等的不同,同一种泥料也可能存在差异。
大亨德钟壶(顾景舟配盖)
2.尺寸的控制难
在制作紫砂壶的生坯阶段,壶盖就必须与壶身相适配,确保不松不紧,严丝合缝。在烧制过程中,壶盖与壶身整体放置在同一匣钵中烧制,让壶盖与壶身受到相同的热力影响,实现一起收缩,从而保持尺寸的一致性。
而壶盖丢失或破损后重新配盖,壶盖与壶身烧制于不同的匣钵里,可能存在因为收缩程度不同而导致的尺寸不匹配的问题。
汉铎壶(顾景舟配盖)
3.色调的调配难
紫砂壶烧制的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非常之多。在烧制新盖时,进窑的温度、烧制时间、气氛等,不可能完全还原当初的条件。即使使用相同的原料,不同的烧制条件也会导致紫砂的颜色和质地有所变化。
其次,壶身经过泡养或时间的沉淀后,其色泽与出窑之时已有较大差别,单独烧制一个新的壶盖,其颜色可能与泡养后的壶身有色差,影响紫砂壶整体的观赏性。
供春树瘿壶(裴石民配盖)
4.整体神韵的统一难
由于紫砂壶是手制品,最终的成品千人千面,两把壶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
为了使壶盖与原壶完美配合,不仅需要复刻相同的泥、款式和功夫,还需要理解原壶的整体艺术感觉,以表达其独特的形态和神韵。
紫砂壶的形、神、气包含了制壶人的个性、风格和艺术意境,即使是同一制壶人,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和心境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
方非一式,圆无一相,每一把紫砂壶都是独一无二、难以复刻的,壶盖作为紫砂壶的重要部件之一,亦是如此。
乾隆时期邵春元款堆泥壶(何道洪配盖)
配盖虽难,但也有许多陶艺家能够攻克难关,成功制作出完美匹配原壶的壶盖。这就需要高超的技艺、深厚的经验以及对陶瓷特性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