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紫砂界的“四大美人”,你更钟爱哪一位?

2021-11-01

自古英雄惜美人,无论是将军还是帝王,都难过“美人关”。文人墨客亦不吝惜对“窈窕淑女”的赞美,“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无不透露着人们对佳人的倾慕之情。

而在紫砂界,也有着四位风韵婀娜的美人,宛若江南的俏丽女子,在茶友心中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越看越令人着迷。

  倾城美人  

  西施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天生丽质、倾国倾城的西施,历来都是美的化身。世人对其沉鱼之容、响屐之舞的追寻,不止于诗词书画,更是将其形象融入日常所用之物,表以爱慕之情,西施壶由此而生。

吴奇敏·小西施茗壶(寒越刻)

圆润饱满的壶身,仿若一位体态丰盈的少女,流畅的线条一气呵成。短直流型的壶嘴,如樱桃小口,更显娇小可人。壶钮以一粒珠饰之,配以典雅的壶把,尽显柔美风韵。朱泥的运用,使其呈现明亮光洁的海棠色,与生动的陶刻纹相辅相成,活泼娇俏,惹人喜爱。

  古典美人  

  美人肩  

素有中国瓷器“第一造型”的梅瓶,以修长优美的体态,博得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之青睐,明代制壶名家徐友泉以其为灵感,创作出美人肩壶。古人将“削肩”作为美女的标配,美人肩壶宛若古典美女般端庄秀气,具有盛唐美人之风韵。

鲍健·全手工美人肩壶

丰满匀称的壶肩,向下渐收,完美的倒三角比例,塑就秀美的壶身,诠释窄而圆润的形态美学。纤细的壶把,柔和的三弯流壶嘴,尽显婀娜多姿之美态。温润的色泽,使其既富有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江南的柔情绰姿。

美人肩壶是业界公认难以掌握的壶型之一,从壶盖、壶身、壶底到壶把的完美过渡,将天然去雕饰的脱俗之美娓娓道来,足见制壶者深厚的底蕴及精湛的技艺。

  曲线美人  

  思亭  

闽南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思亭壶早期从梨形壶演化而来,以其俊秀高雅名留陶史,造就“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的传颂,风靡中国数百年。

许涛·思亭壶

钮、盖、腹三段曲线自然流畅,壶身两侧线条自顶部圆钮处流泻而下,造就凹凸有致的身材,灵动而不失优雅。纤巧秀丽的壶把与娉婷袅娜的壶流交相辉映,宛若翩翩起舞的女子,朱泥红润的色泽衬显气质,轻盈玲珑,曼妙绝伦。

  风韵美人  

  乳瓯壶  

古人对人体美的向往,在紫砂壶作品上足见端倪。曼生乳瓯壶因模仿女子身形而诞生,清代紫砂名家陈曼生将母亲的哺育、妻子的辛劳、孩子的可爱融汇其中,取乳汁甘露,滋养生灵万物的意境,命名乳瓯壶,从此彪炳紫砂史册。

陈鑫·乳瓯紫砂壶

饱满润泽、肌理细腻的壶身,描绘出女子腴润的体态与细嫩的皮肤。上收至壶口,下收至圈足,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静雅内敛之中续写着无限生命力。鼓起的壶盖与盖上的圆珠钮相得益彰,与壶身浑然一体,壶嘴、壶身至壶把过渡自然,泥色醇厚稳重,无不彰显勾魂摄魄的成熟风韵。

每一把紫砂壶,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美,与壶友相知相识,在岁月的淬炼中愈加焕发光彩,书写悠然雅致的生活。而淘壶人一直在做的,就是为你找到那个心仪的TA。

the end
相关阅读
不输陈曼生、比肩陈柏亭,他是何人?
何道洪大师为什么被誉为“紫砂全才”?
壶艺泰斗顾景舟紫砂生涯的三大遗憾
百年紫砂史话:被岁月湮没的花器圣手冯桂林
何心舟:连顾景舟都称赞不已的紫砂大师
历史上最接近陈鸣远的紫砂艺人
一门三杰,都是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得意弟子!
笔墨丹青遇紫瓯:八位书画巨匠的紫砂缘
宜兴紫砂壶陶刻领域的“三把名刀”之(三):毛国强
宜兴紫砂壶陶刻领域的“三把名刀”之(二):鲍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