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孔小明:自成雅趣的“中庸治壶”观念

2019-01-27

(文·孔小明)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儒家学说中十分重要且具特色的概念,它不仅是建立在儒家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方法。“中庸”之道发端于浅显的知识,却能推究到事物的精深奥妙之处,上达于天,下至于地,昭然于天地万物之间。

作为一种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中庸”思想由孔子所创,经过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书充分阐述而成。在儒家看来,中庸之道至高的道德,人道的正直、天道的真理都包含其中。用现代的语言解释“中庸”一词,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轻重适度、深浅适宜、方法得当、恰到好处。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顺从着自己的本性去做人处事,就称之为道,这种道也必然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中庸之道,就是顺从本性,来修正自己,使一切事物都能符合正道。做人处事如果想要达到这一点,需要有宽阔的胸怀、崇高的道德境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孔小明作品《印板四方》

如果说儒家是一门宗教的话,那么中庸之道就是儒家所追求的宗教精神。它是一种适度、恰当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各种关系的融通意识和能力。中庸的实践要求人们遵循仁德一一即仁、义、礼、智、信来寻求和选择中道,使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仁德之规约;要求人们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中避免过度与不及,把握好分寸。所以,中庸的真谛就是和谐、适度与圆融。

我是一个诚的儒家思想的受益和传承者,在二十年的制壶过程中,除了在日常活中始终坚持以中庸之道来待人处事之外,还努力地将中庸的思想植入我整个紫砂壶创作的过程之中,我不仅将体现于壶的形体上更要将深化入壶的意蕴之中。

想要创作出一把好的紫砂壶,首先就要选择适合的紫砂泥料。由于我的作品中多有绞泥手法的运用,各种泥料的综合使用,使得烧成后紫砂壶身颜色、花纹各异,为了体现紫砂壶原始与朴素的韵味,在选择泥料时,往往追求的是紫而不姹,红而不嫣,绿而不嫩,黄而不娇,灰而不暗,黑而不墨…尽量使得烧成后的紫砂壶每一个细节的颜色都能表现的恰到好处,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做到整体视觉效果的中庸合一。

▲孔小明作品《鱼水情(薄胎)》

选好泥料后,在开始紫砂壶整体造型创作时我个人比较偏好紫砂方器的创作,这也许就是我所受儒家正直思想影响的结果。我在造型上追求不偏不倚,给人稳重、踏实的观感,犹如君子,经得住任何世俗的考验。而一位君子,必定也是恪守中庸之道的,不激进,不畏难,不跋扈,不胆怯,始终平和淡然。当你看到我的一把紫砂壶时,能让你感到此壶既亲近又敬畏,既能满足你品茗闻香的需要,又能满足你欣赏雅玩的需求。那么这时,这把紫砂壶已经找到了它适合的存在方式,即一种中庸的存在方式。

在紫砂壶身的装饰上,我所坚持的原则也是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没有过多华而不实的装饰,但也不是完全的素面朝天,在适当的地方做恰当的装饰是我所追求的,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每个人的审美眼光与审美意趣都不同,任何一件作品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审美需求,我只能从普通,大众的眼光出发,再加入自己对紫砂壶装饰艺术的理解来创作,求同存异。具体到每一把壶,在构想其装饰效果时,也会努力做到刚柔相济,大方平和。比如,如果壶钮采用狮子或龙的雕塑来展现壶的刚正不阿,磅礴大气,那么我就会在壶身上用绞泥手法配以祥云或锦缎来装饰,以其柔和来中和壶的刚正,达到整体和谐。

想要一把紫砂壶能够将儒家的中庸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并终能让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和,除了壶本身的造型、装饰等因素外,重要的还是创作者是否在壶的创作期间,将自己对儒学中庸的理解传递在紫砂壶创作里面。这就需要创作者对儒学,对紫砂的虔诚和热爱,这也是我制壶多年一直追求的创作境界。

当心性与灵性通过一种具感染力的思想与紫砂泥交融碰撞时,我会感到未有的平静祥和,仿佛时间和空间都在那一刻静止,像是真正领悟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佛家的“空”,道家的“虚极”,应该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吧!当创作结束,恍过神来的瞬间,感受到未有的美妙,再端详手中的紫砂壶,仿佛也镀上了一层儒学的金衣,充满平静谦和、温文尔雅的气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壶韵吧。

紫砂壶与儒学都是我人生的信仰,能够使这两者和谐、融洽的在我们信念里共生共荣,需要的是对紫砂壶创作工艺的不懈专研和对儒学文化精髓深入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将两者相互融合的智慧。我会以虔诚的态度来面对这将伴随我一生的课题——儒学与紫砂壶!


来源:百家号


the end
相关阅读
厉上清 | 上善若水 清者自在
紫砂创作实录丨徐汉棠《八怪壶》
大师顾绍培:道法自然,妙作心造
吕尧臣:代代相传的不仅仅是技艺 ,更是紫砂精神!
以陶为乐的镌艺魂——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
徐秀棠:紫砂壶全手与半手工
《紫砂陶刻艺术初论》—徐秀棠
国大师季益顺:40年匠心铸就紫砂梦
顾婷:陶艺世家,匠心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