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宜兴紫砂壶上的陶刻艺术

2025-02-28

在宜兴紫砂壶中,陶刻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也是紫砂壶装饰的主要形式,通过在壶上留下诗词歌赋、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使紫砂壶增加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内涵。

紫砂壶陶刻

陶刻作品:蒋小彦制 晨言壶

紫砂壶陶刻装饰演变自款识署名,明代文人蔡司沾就曾在著作《霁园丛话》中记述,他在白下(即今南京)得到一件陶罐,上面刻有“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被认为是已知的有关紫砂陶刻最早的文字记录。

后来由于茶事的兴盛、文人士大夫的参与,紫砂陶刻得到不断发展,到了清代陈曼生时期发展到一个高潮。

紫砂壶陶刻

陶刻作品:许伟军制 线圆壶

就紫砂陶刻最终呈现的效果而言,刻出的字,讲究线条呈现出筋骨分明的韵律美,刀锋游走间要保持书法笔意的流畅性,归结起来为“划、竖、撇、踢、捺”五式运刀要诀。

而所刻之画,无论人物山水主题,抑或是花鸟虫鱼题材,都需注意刀法的浮沉、利钝程度以及深浅、宽窄的掌握,从而使整体作品贯穿一脉,能够恰如其分地展现出画面的神韵和气度。 

紫砂壶陶刻

陶刻作品:王康制 双圈壶

紫砂陶刻根据视觉效果,可分为清刻、沙地刻、阴刻、阳刻和着色刻五大类别。

清刻是指不着色的刻画,主要用来塑造字画粗线条部分;沙地刻指通过坯体表面刻出细密均匀的颗粒状底纹,形成类似“沙地”的肌理效果,与平滑的壶面形成鲜明对比;阴刻指刻画出的线条或字画是凹进去的,反之凸出来的就是阳刻;着色刻指刻出效果以后辅以颜色,增强色彩感。

紫砂壶陶刻

陶刻作品:沈律制 六方铜砣壶

陶刻的运刀技法主要包括两种范式,即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

双刀正入法,需先在坯体上勾勒墨稿,沿轮廓两侧精准走刀,要求严谨而规整,以创造出类似金石篆刻的效果。

单刀侧入法则摒弃了底稿束缚,凭借腕力轻重直接进行刻划,这样一来,作者可以自由发挥自身的技术和想象力,轻重虚实、粗细大小全凭作者做主,虽然难度更大,但也扩展了创作的自由度。

紫砂壶陶刻

陶刻作品:佘海平制 井栏壶

对于最常见的款识刻画,按坯体状态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形式:

写泥刻款,指当紫砂壶还未完全干时,就用钝一些的铁笔或竹刀进行刻画;湿泥刻款,指在陶坯近于干硬状态时用锋利的铁刀进行刻画;干坯刻款,指陶坯已经处于干硬状态时,先用毛笔绘稿再用钢刀刻画;描边剔泥刻款,指先用较细小的刀勾画轮廓,然后再逐步提出其中的部分。

紫砂壶陶刻

陶刻作品:钱一清制 德钟壶

书法字画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种跨媒介的艺术嫁接,使紫砂器物突破实用范畴,成为承载人文精神的立体画卷。

鉴赏者不仅能把玩器型之美,更可品味刀笔交融的诗意境界,在方寸陶坯间感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多维呈现。正是这种工艺与人文的深度化合,让紫砂艺术历经数百年仍焕发着永恒的魅力。

the end
相关阅读
紫砂矿料练泥步骤之陈腐
宜兴紫砂壶窑变的魅力
紫砂壶的出水受什么影响?出水不畅如何解决?
紫砂壶的一捺底是如何制作的?
为什么说不建议使用“抛光”紫砂壶?
紫砂壶的两大基本成型方法:打身筒&镶身筒
紫砂壶的传统手工成型方法
清代宫廷紫砂器的装饰艺术
紫砂壶上常见的装饰形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