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为什么说不建议使用“抛光”紫砂壶?

2025-01-07

所谓“抛光”,又称“车光”、“磨光”,是一种对紫砂壶表面进行人为加工的手法,具体做法是:将紫砂壶体擦拭干净后,用砂石均匀地磨去表层糙面,使其具有一定的光洁度,然后用毡轮或布轮加辅助剂进行抛磨。

抛光紫砂壶

清代抛光紫砂壶

经过抛光工艺处理的紫砂壶,表面呈现出玻璃相的光泽,镜面反射下,视觉效果愈显亮丽和润泽,几乎达到光可鉴人的地步,除此之外,颜色会更加鲜艳,手感也更加细腻光滑‌。

抛光技术自古有之,尤其盛行于清末民初时期的“暹罗生意”,由于泰国人偏好珠光宝气的物件,于是制作者纷纷投其所好。

周国强紫砂壶

自然光泽紫砂壶(周国强制 笠帽壶)

然而,现如今的紫砂壶并不提倡抛光,这是因为,抛光得到的亮泽效果只是表面的假象。

紫砂壶的独特魅力,恰恰在于经过长期的把玩、泡养自然形成的“包浆”,而抛光后,壶表会形成一层类似膜的屏障。

范萍紫砂壶

自然光泽紫砂壶(范萍制 上合桃壶)

这层屏障使得紫砂特有的材质肌理难以体现,降低了泥料真正养出包浆的可能性,从而减少了玩壶的乐趣与养壶的成就感。

惠祥云紫砂壶

自然光泽紫砂壶(惠祥云制 思源壶)

好的泥料通常无需进行抛光处理,制成的紫砂壶的颜色和质感已经非常出色,即使初看感觉普通,茶汤滋养几次后,变化也会相当之大。只有那些水色较差、卖相不好的劣质泥料做成的紫砂壶,才会通过抛光来提升外观。

佘海平紫砂壶

自然光泽紫砂壶(佘海平制 线圆壶)

紫砂泰斗顾景舟就曾指出,人为的抛光,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近乎粗暴的“捷径”,并非紫砂的正宗,与发展承继下来的传统工艺背道而驰。‌

the end
相关阅读
紫砂陶刻:方寸之间的艺术布局
紫砂矿料练泥步骤之陈腐
宜兴紫砂壶窑变的魅力
宜兴紫砂壶上的陶刻艺术
紫砂壶的出水受什么影响?出水不畅如何解决?
紫砂壶的一捺底是如何制作的?
紫砂壶的两大基本成型方法:打身筒&镶身筒
紫砂壶的传统手工成型方法
清代宫廷紫砂器的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