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紫砂壶上常见的装饰形式(上)

2024-05-15

宜兴紫砂壶装饰,由于其原料和制作方法的独特性,必须在泥坯的制作中同时完成,同时也由于文人雅士和富贾商人的介入,自明清两代起,其装饰手法出现借鉴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瓷雕、竹雕、牙雕、木雕、石雕、青铜纹及碑刻等多种形式,并巧妙移植,融于紫砂壶装饰之中。

常见的紫砂壶装饰有:陶刻装饰,捏塑装饰,泥绘装饰,印纹、贴花装饰,透雕玲珑装饰,彩釉装饰,镶嵌装饰,绞泥装饰,泥质肌理装饰及其它工艺添加装饰。

紫砂壶装饰形式尽管多种变化,繁缛复杂,但归纳起来总不外乎于两种,即:胎体装饰和陶上装饰。


1.陶刻装饰

陶刻是指在壶坯体上用钢刀或竹刀镌刻书画图案的一种方法。明时大彬,清陈曼生、瞿子冶等书画篆刻名家均参与壶坯体上的陶刻装饰,形成融造型、诗句、书法、绘画、金石于一体的装饰风格。民国初年,宜兴书画名家邵云儒等师承徒习,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一种装饰手法,从竹刻、碑刻演化而来,但特别讲究中国绘画的章法布局。

陶刻工具主要用钢刀,并分“印刻”、“空刻”。

张春兴紫砂壶

印刻装饰:张春兴制、沈跃平刻 合欢壶

(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印刻”,俗称“刻底子”、“清刻”,用双刀法依据墨稿在壶坯体上镌刻,并保留笔势原貌。采用手法多种,有“平底刻”、“圆底刻”、“凹底刻”、“三角底刻”、“琢砂底刻”、“阳刻”、“阴刻”等,但关键是陶刻底面的处理。

惠榕紫砂壶

空刻装饰:惠榕制、彭明月刻 井栏壶

(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空刻”,指不借用画稿,徒手在壶坯体上镌刻。但必须有娴熟的陶刻技巧,多用单刀法刻划,强调用刀起头落笔,并适当作相应的改刀。

“着色刻”流行于三十年代,先在壶体坯面清刻画面,刮平底面,填入白泥,用紫砂色泥点染或勾画拟古书画,如山水、花鸟、诗文,着色有填黑色和白色两种,色易脏。


2.捏塑装饰

宜兴紫砂泥具有稳定的可塑性、结合性等诸多特点,赋于了紫砂茗壶手工成型等多种工艺手法。其中花塑器制作以“捏筑为胎”,用泥片镶接,围坯成型,在其壶身筒上捏、雕、琢。常见有竹叶、葡萄藤、瓜果、梅花、梅干、松鼠等图案形象。

林明康紫砂壶

本色泥捏塑装饰:林明康制 蚕宝供春壶

(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一般先用手指将泥巴捻成雏形,然后用专门工具延压、修饰和刻划。除表现对象的特征外,更注重形象图案的肌理质感、茗壶的注水功能、安全牢固、触觉舒适和视觉美观等。

捏塑装饰除用本色壶泥制作外,也有用多种天然泥色相配的,或用化妆土粉饰,增其装饰效果,使其形态逼真的“像生”制作法。

方霏霏紫砂壶

异色泥捏塑装饰:方霏霏制 渡壶

(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捏塑装饰源于瓷器的堆塑,同时借鉴玉器、石雕的韵致,竹刻木雕的细腻,充分利用紫砂泥古雅的色泽和可塑性强的特点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手法,巧妙构思,精心制作,使茗壶更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3.泥绘装饰

以泥饰泥的装饰手法称之为“泥绘”。这是用紫砂泥浆堆绘于壶坯体,并有一定厚度,类似印章石薄意雕效果的一种装饰手法。

泥绘装饰源于旧时的漆器堆雕工艺方法,在已成型完工的,而且保持一定湿度的坯体上采本色壶泥使用毛笔堆画,局部、细部用专制工具精细雕琢,使之质感强,有浅浮雕、薄意雕的效果,烧成后的泥绘茗壶,时久越发清新。

常见有白泥和本山绿泥绘,黑料泥绘则色泽对比鲜明。如壶坯干湿度不一致,粘附力差,泥绘图案易剥落,故传世精品较少。

传统泥绘纹饰有山水图、花鸟图及诗文,且均以中国画构图形式入画,典雅古朴。

吴昊紫砂壶

泥绘装饰:吴昊制 高潘壶

(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4.印纹、贴花装饰

印纹,分印板和印章两种方法。采用木、石、陶、树脂等为材质,将所需装饰图案刻在印板上,印板压出花纹图案或文字后,以镶接成型法制壶,其中以方壶类居多。用装饰图案刻在印章上,然后在壶盖、壶肩等部位重复排列压印,如回纹、缠枝纹等装饰图案,呈“阳文”和“阴文”两种。

叶永君紫砂壶

印纹装饰:叶永君制 古风壶

(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贴花装饰方法与印纹基本相似,多作为花塑器的附件,如花叶、花朵。用泥浆粘贴于装饰部位,如用壶本色泥贴花,沉静质朴;用不同泥色贴花,则鲜艳夺目,对比鲜明,富观赏性。贴花装饰应视题材和不同装饰效果而定,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姚志泉紫砂壶

贴花装饰:姚志泉制 南瓜壶

(点击图片可跳转至作品详情页)



点击跳转

紫砂壶上常见的装饰形式(下)

the end
相关阅读
紫砂壶的传统手工成型方法
清代宫廷紫砂器的装饰艺术
紫砂壶上常见的装饰形式(下)
柴烧、还原烧、捂灰三种紫砂烧制工艺的区别
紫砂壶泥料常见的调配方式
紫砂壶不同壶型的成型方法
筋瓤圣手沈建强的紫砂筋纹器艺术
紫砂天王鲍仲梅的金银丝镶嵌艺术
紫砂陶刻中的生刻、熟刻、湿刻、干刻,分别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