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匠人精神。从泥片的制作到最终成型,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全手周盘壶(范程豪制、张曦书铭)
紫砂壶泥片围筑的全手工制法,是紫砂壶的绝妙之处。自时大彬始,代代相传,尽现手工制法魅力。
紫砂泥片,并非简单得来,是以炼熟并陈腐了一定年月的泥段,经手工捶打、均匀击拍、打压而成。凭空成型、随心而制的手法,至今成为一绝。
全手鼓竹壶(徐聪制)
其结构,既致密坚韧,又保留细密的通气且不漏水的微孔,成型后,泥片的表层又采用明针等工具,反复刮搓挤压,形成特殊的紫砂“肌肤”。
烧结后,肌理温润,黯然蕴光,比之施釉的陶瓷器皿,别有一番素面朝天的风韵。再经茶水泡养,使用把玩,渐渐水色如玉,包浆鉴人。
全手梅桩壶(刘青制)
而灌浆模型紫砂壶,无论泥料形成、成型方法,都与全手工制法分道扬镰。灌浆模型壶,因为软塌、猥琐的特性,缺乏了紫砂壶应有的气质和张力。这种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下,器物失去了原本的灵动,更谈不上意境和神韵,甚至存在渗水等问题,使得其完全无法与传统的全手工制法相媲美。
大跃进时期,传统的全手工紫砂壶制作工艺,曾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了追上“改革”的步伐,紫砂工艺厂提倡甩掉明针和搭子(两件关键的制壶工具),机械化大量生产灌浆模型壶。
1958年的广交会上,紫砂工艺厂选出一批灌浆壶进行展览、销售,因客户反映这些灌浆壶不仅存在渗水现象,而且失了原本的精气神,展方不予参展,最后只能摆在展厅外的地摊上售卖,更是遭到紫砂壶收藏者痛批。这段惨痛的经历使得紫砂壶工艺蒙羞。
全手掇只壶(赵志轩制)
正如顾景舟大师所说,紫砂壶的命脉所在,除了材质肌理特点,就是独一无二的全手工拍打身筒的泥片围筑成型方法,灌浆模型壶不符合紫砂手工技艺的情理。
手工艺之所以珍贵,在于“手”字的精髓。通过传统的全手工制法,匠人们用双手赋予紫砂壶生命,使其成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全手无极壶(佘海平制)
相较之下,将传统手工艺转变为流水线生产,千篇一律的模型壶不仅失去了匠人的个性,也让紫砂壶的制作变得机械而平庸。气息、意象、神韵、个性全无的紫砂壶,还能叫紫砂壶吗?
全手方丞壶(戴达制)
综上所述,紫砂壶的全手工制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工艺,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其独特的制作过程,从泥料选择到成型,每一个步骤都是匠人们精雕细琢的结果。与之相对应的灌浆模型壶,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便利,但却失去了紫砂壶应有的气质和艺术价值。
在时光的长河中,紫砂壶的传统全手工制法将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匠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