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为什么又称五色土?
浏览:592
推荐回答

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记载:“相传壶土初出时,先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人群嗤之。僧曰:贵不欲买,买富何如?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去。及发之,果备五色,烂若披锦。”

周高起用传说把宜兴紫砂陶土神秘化了。2003年1月,丁蜀镇黄龙山下的大水潭边,矗立起一座将近3米高的紫砂雕塑“始陶异僧”。这里就是传说中带来“富贵士”的异僧消失之处,是历史上紫砂陶士开挖的集中地。

宜兴紫砂陶土包括紫泥、绿泥、红泥3种基本类型。因埋藏的位置和深浅有异,基泥的成分会出现差异,矿料的外观、泥料的特性和烧成的效果都会有所不同。3种基泥又衍化出各色旁泥,历代矿工、坯手、窑工因色命名,交叉互通,紫砂泥名就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了。

紫泥,古称为“天青泥”;红泥,亦称“朱砂泥”、“朱泥”,古名“石黄泥”;绿泥,亦称“本山绿泥”,古称“梨皮泥”。

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清·吴骞《阳羡名陶录》两书中,提到的紫砂泥有天青泥(紫泥)、石黄泥(红泥)、梨皮泥(绿泥)、嫩泥、老泥、白泥等。嫩泥、老泥和白泥为粗缸缶所用泥,古人将嫩泥、老泥、白泥等与紫泥、红泥、绿泥相提并论,相互混淆以为都是紫砂泥,实际是概念上和理论上的谬误。

回答者:紫砂大师 2024-01-20
标签: 紫砂泥 五色土
相关问答
相关作品
—— 我也是有底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