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紫砂泥料中的大红袍是什么?
下一篇:紫砂圆器的基本成型过程是怎样的?
答:即借助模具完成的成型方法,模具在紫砂陶的成型中,是为了提高制作坯件的准确性。本质上,紫砂器的成型,离不开紫砂匠人的双手,即便借助模具成型,也需要双手精心修坯。模具的作用是精益求精,在手工的配合下,最大程度展现出紫砂器的艺术美感。
答:紫砂器手工成型方法有打身筒、镶身筒、盘筑法、手捏法四种。打身筒一般用于圆壶,用泥条围圈镶接成型的,将围圈好的身筒继续拍打,即在围身筒的基础上,以左手衬在圆筒内,以右手握着薄木拍子,很自然地一拍一拍向圆筒拍打过去,逐步收口。镶身筒一般用于方壶,先按产品设计要求的尺寸配制样板,依样板在泥片上裁切,把裁切好的泥片,按器皿形制规格要求用脂泥粘贴镶接,直至完整地拼镶好一件方形或多边的身筒,然后一如打身筒的办法配制和粘接其他附件。盘筑法是用搓制粗细均匀的泥条逐层盘制出所需的造型,也是最古老的制陶工艺之一,即在盘制的器物里外用拍子拍打均匀,陶拍的纹理自然印制出独特的装饰效果,盘筑法最大的优点是利用均匀的泥条盘制陶塑时,陶塑内部自然是中空的,免去挖空这一环节,而且由于泥条本身是均匀的,更利于烧制。手捏法,即用手捏塑,主要用来制作一些小型的或器型不要求规整的紫砂花器或塑器,借助一些制作精巧的工具使其更加精致化、象形化。
答:匣钵是一种特殊陶土制成的专门用于装套紫砂坯件进入窑中煅烧的容器,套装紫砂坯件时,在匣钵内要撒一些细石英砂,以免烧出的成品粘住,现时匣钵全部改用耐火材料了。
答:倒焰窑有这个名称,是因为燃烧时的喷火口上行至窑顶,火焰不能继续上行,自窑底吸火孔进入,因而被称为倒焰。倒焰窑的燃烧比较充分,温度较为均匀,另外由于是间歇式的燃烧,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制品来调节烧成温度,这是其他类型的窑所不具备的。缺点是热量损耗大,造成了能源上的浪费。再者,倒焰窑以煤或重油为原料,易造成环境污染。另外,由于装窑、出窑均在窑内操作,故工人劳动强度大。目前,倒焰窑已基本被淘汰。
答:
有一种误解:因为手工成型速度慢、产量低,而借助模子的挡坯成型速度快,“用模子一压就完成一个壶”,产量高,所以手工成型的壶都比挡坯成型的壶价值高。
把产量作为价值的决定因素,已经是很偏颇了。说手工成型制壶产量低,挡坯成型制壶产量高,则更是形而上学。须知:一个熟练的坯手如果单纯为了产量,可以一天拍出5个粗制滥造的身筒;一个紫砂大师为了一个理想的形体,需要用数月或数年去精心制作一个母模,以此作为辅助有可能只作一件作品。
正确的判断应该是:决定作品价值的不在于成型方法,而在于制作者的成型理念、艺术造诣、艺德人品。拍打、镶接可达到理想效果的器型就拍打、镶接成型,拍打、镶接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器型,制作模具、挡坯辅助也无可厚非。
原一厂老紫泥 240CC
原一厂老红泥 200CC
原一厂老紫泥 270CC
原一厂老紫泥 920CC
原矿墨绿泥 150CC
原矿段泥 550CC
原矿老底槽清 700CC
原一厂老紫泥 480CC
原矿段泥 65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