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江华,男,1966年10月生于陶都宜兴,正高,中国艺术研究院首位紫砂艺术教授、研究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技艺传承人。1989年开始由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转向紫砂艺术的创作、研究和紫砂文化传播。
多年来,堵江华在致力于传统紫砂工艺技艺研究的同时,更注重自身综合学养的提升;在艺术创作中,既重视作品的工艺技艺,更重视作品所包容、展现的文化元素和人文精神;在致力于紫砂历史文化梳理的同时,更关注、探索紫砂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2006年5月,堵江华因为出色的艺术才华和艺术成就以及对紫砂文化发展所作的努力得到国家文化部门的肯定,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和艺术学府——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首位紫砂艺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而将紫砂这门源于宜兴的传统民间艺术真正引入了高雅的艺术殿堂,将为高端紫砂艺术人才的培养、紫砂艺术研究和紫砂文化发展传播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制作的“曼生十八学士壶”等代表作品先后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国外一些著名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紫砂壶‘贵之于名’,作者是否名家,会对作品的价值评判有很大影响,但此‘名’却不可为‘虚名’。紫砂之名是美之型、妙之砂、精之工的积累。作者的艺术个性、艺术造诣、艺术思想、审美情趣乃至艺德品格是成就紫砂之名的根本! —— 堵江华
堵江华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位紫砂艺术教授,以将军书法与朴雅兼俱的紫砂壶相结合,为紫砂艺术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元素并让紫砂艺术融入将军们的生活中,为传播弘扬中华传统紫砂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堵江华教授在长期的艺术研究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紫砂艺术创作能力、扎实的制作工艺技艺以及优异的紫砂陶刻水准,并在紫砂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在包括书画艺术在内的相关文化的研习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其主要代表作有“天瓢壶”、“东坡提梁壶”、“极天壶”、“鼎立壶”等,多年来相继有《曼生十八学士壶》《国粹紫砂》《紫砂名家作品鉴赏投资宝典》《中国紫砂审美史暨宜兴紫砂名家谱》等紫砂专著出版。
堵江华1989年开始由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转向紫砂艺术的学习、创作和研究。1990年,被政府授予优秀技术员荣誉证书。1997年被宜兴市政府授予"当代紫砂陶艺名家"称号。 2006年5月,成为中国艺术理论研究机构和艺术学府——中国艺术研究院首位紫砂艺术教授、研究生导师。为高端紫砂艺术人才的培养、紫砂艺术研究和紫砂文化发展传播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作《下海开天壶》《灵草无根》《华夏风范》等多次荣获国内外紫砂陶艺大奖。 “曼生十八学士壶”等代表作品拥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先后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国外一些艺术著名博物馆收藏。
作为当代紫砂艺术领域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堵江华的作品在拍卖市场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以说,他站在了市场最前沿。
2009年秋,“石瓢提梁壶”创下了人民币35.8万余元的个人单件作品成交记录;2010年保利春拍中,作品“东坡提梁壶”创下了47万余元的最新成交记录,2010保利秋拍中,“极天壶”以人民币42万余元成交,成为当代紫砂艺术名家作品市场的重要标杆之一。
堵江华 东坡提梁壶
成交价47.04万
堵江华 极天壶
成交价42.56万
堵江华 提梁石瓢壶
成交价35.84万
生在陶都宜兴的堵江华,从小对紫砂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不过学生时期的他却从没想过从事紫砂行业,因为那时的他觉得这只是一门手艺,对紫砂业者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朴实的手工艺人。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他对紫砂有了更多的了解,逐渐发现自己与紫砂似乎天性相通,用他的话说“自己天生就是为紫砂而来”。恰逢此时,一位在紫砂厂工作的朋友邀请他设计紫砂产品,他几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从此真正开始了他的“紫砂人生”。
他先后与吴冠中、程十发、文怀沙、刘江等艺术家合作,创作出一些反应当代生活的艺术紫砂珍品,2006年5月,堵江华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任为首位紫砂艺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门从事文人紫砂艺术研究和教育工作,从而使紫砂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形成了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文人紫砂艺术探索与研究的机构——中国新文人紫砂学术流派。
首要目标是恢复“曼生十八式学士壶”,为艺术创作和研究生教学积累经验。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堵江华为首的紫砂创作群体潜心复原的“曼生十八学士壶”完成。2006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国学大师文怀沙题词称赞复原的曼生壶乃“国宝观止”,文化学者黄苗子赞其“承前启后,学界盛事”,书法大家李铎誉之为“紫砂神品”。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张晓凌先生这样评论堵江华:
“堵江华先生,一位从事中国紫砂艺术研究、创作的文人紫砂艺术家、学者,多年来,埋头钻研,孜孜不倦,道术兼修,文艺并举,利用传统文化资源,重建文人紫砂的器物、气息和精神,并同当代人文精神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新文人紫砂的发展道路……”
对堵江华来说,紫砂赋予了他双重身份,谈到紫砂研究,他是学者;谈到紫砂创作,他是艺术家。对此,他非常谦逊,说:“学者还不敢当,只能说是个学习者。我想,一个艺术家与普通艺人的区别就在于,他在专注于创作的同时更注重自身学养的积累、内涵的提升,而自身的学养和内涵也会在作品中自然地体现出来。”
堵江华的众多作品中,与百余位将军共同创作的“将军翰墨紫砂”系列作品是他的大爱,浓厚的历史情怀,使堵江华萌生了把将军书法与紫砂艺术相结合的想法。“多年前我就有个设想,如果把将军书法与朴雅兼俱的紫砂壶相结合,可以为紫砂艺术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元素”,“与文人书法相比,将军书法率直、正气、苍劲、雄浑,独具精神魅力”。堵江华陆续邀请了一些热衷参与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将军,创作了一批独俱将军精神的“将军书法”,镌刻于他为此创作的一批紫砂壶上。从构想到完成历时数年,先后与一百余位将军进行合作,并汇集成《将军翰墨紫砂谱》。
堵江华老师撰写的《中国紫砂审美史——暨宜兴紫砂名家谱》是众多紫砂爱好者、从业者必读的文献。在有关他的采访中,他把大家关注的紫砂泥料、职称、收藏价值、代工等各种问题都作出客观分析,他立志不负韶华将一生致力于紫砂艺术的创作以及紫砂知识的传播中。
未来堵江华将努力创作出更多有意义的作品,同时他也会采用多种方式让社会各个群体参与、感受紫砂文化。他说:“我希望能够在紫砂文化研究和推广、紫砂艺术创作、紫砂艺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使传统紫砂文化焕发出符合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活力。”
堵江华在制作紫砂壶
堵江华在紫砂工作室读书
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任为教授
将军翰墨紫砂院成立揭幕仪式
堵江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
堵江华介绍紫砂文化知识
堵江华教授讲紫砂之道
在河北博物院进行紫砂风雅讲座
堵江华向壶友介绍紫砂文化历史
堵江华被授予中菲文化友谊使者
堵江华在题写福字
堵江华在研习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