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紫砂文房,方寸间的无言大美

2025-07-09

紫砂泥料,其质素朴,其性温淳。它不事张扬,光华内蕴,于沉静中吐纳乾坤。它深契中国文人心灵深处对美那份幽微而独特的体悟,更是对生命本质精妙意蕴的一种亲近与共鸣。这般气质,与书斋的雅致氛围浑然相融,成为文人精神世界在物质上的绝妙映射。

为与笔墨纸砚相伴,紫砂匠人以巧思妙手,抟泥成器:水注、水盂、笔洗、笔架、笔筒、臂搁、印泥盒、砚台乃至文具盒……尺寸或盈尺,或不足寸,皆精巧玲珑。它们集实用之效、优美之态、闲适之情、韵律之韵、把玩之趣于一体,是书案上不可或缺的清供雅物。

 

1.紫砂笔筒

陈子畦紫砂

陈子畦 贴栀子花树段笔筒

紫砂笔筒的制作,技艺纷呈,各展风华。陈子畦以贴花妙技,将不同泥色的栀子花缀于筒身,其艺术效果迥异于竹木之简,别具泥片相嵌的层次之美。

杨季初紫砂

杨季初 紫泥彩绘山水人物图笔筒

杨季初则以泥代笔,在筒壁挥洒“泥绘”,描绘山水人物,其色彩交融、画面意蕴之深远,是竹刻木雕难以企及的画境。

陈鸣远紫砂

陈鸣远 金蝉松根笔筒

陈鸣远更匠心独运,取法自然,将笔筒塑作松桩形态,虬节盘曲,肌理毕现,其逼真与野趣,竟比真实的松根更富天趣,充盈着返璞归真的质朴自然之美。

陈志云紫砂

淘壶人藏 陈志云大圆笔筒

范旭东紫砂

淘壶人藏 范旭东梅花笔筒


2.紫砂笔山

束金寿紫砂

束金寿 紫砂笔山

笔山,亦称笔格、笔架,形态多取法自然生灵。或作山峦起伏,或肖灵兽匍匐,横卧案头,专司搁笔。

裴石民紫砂

裴石民 紫砂笔山摆件

小小一具,便油然生出几分山野林泉的闲逸之趣,正契合中国古代文人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审美心性。

民国紫砂

民国紫砂松鼠笔山

 

3.紫砂水盂与笔洗

清代紫砂

清桃形笔洗

水盂用以贮水,亦称笔洗,常作象生造型。时大彬手制半瓜水盂,浑朴可爱;徐友泉巧塑羊形水盂,温驯可掬;陈鸣远妙制笋形水盂、莲蓬水滴,生机盎然;杨彭年则仿古井式样,意趣高古……

陈鸣远紫砂

陈鸣远 笋形水盂

这些传世名品,不仅实用,更是案头微缩的自然景观,引人遐思。

陈仲美紫砂

陈仲美 蟾蜍水盂

 

4.紫砂臂搁

陈鸣远紫砂

陈鸣远 紫砂仿湘妃竹诗文臂搁

臂搁原为书写时枕臂防污的实用之具,古称“秘阁”,传统多以竹制。至明清,竹雕、牙雕匠人将其升华为纯粹的艺术陈设,实用渐隐,艺术性凸显。

李芷兰紫砂

李芷兰 紫砂刻丛竹臂搁

紫砂臂搁亦循此道。如陈鸣远所制竹节形臂搁,竹节宛然,筋脉毕露,置于案头,便是清雅的点睛之物。

冯桂林紫砂

冯桂林 紫砂梅枝臂搁

 

5.紫砂印泥盒

徐友泉紫砂

徐友泉 瑞兽印泥盒

书画钤印之风,明清鼎盛,印泥盒遂成文房必备。徐友泉制异兽形印泥盒,灵感源自汉代羊形灯,古意盎然中见创新;石梅作竹节形印泥盒,或玲珑菊花形印泥盒,置于书案,不仅承载朱砂印色,其本身形态之优雅,便足以悦目清心,兼具实用与高致。

文房紫砂

核桃形紫砂印泥盒(唐云自用)

 

6.紫砂砚

杨彭年紫砂

杨彭年 紫砂仿古焦尾琴砚

紫砂制砚,质地细腻,胎骨坚实,发墨效果上佳。其形制更常寓含吉祥深意,尤得文人青睐。

清代紫砂

清乾隆 仿宋紫砂德寿殿犀纹澄泥砚

传世名砚如蟾座荷叶砚:一蟾蜍匍匐为底座,昂首睁目,神态安详,背负舒展荷叶为砚堂,微卷叶缘巧成墨池。古人以“蟾宫折桂”喻指科举高中,此砚之形,正是对金榜题名的美好祈愿。

清代紫砂

清乾隆 御铭紫砂仿宋德寿犀纹砚

另有暖砚,形如方盒,砚堂在上,偏设海棠形墨池。盒身一侧开孔,可置炭火温砚,墨汁冬日不凝,匠心独运,体贴入微。

蒋蓉紫砂

蒋蓉 梅花园砚

 

架上玲珑香插,一缕逸香袅袅,可澄心境;手畔古拙笔山,搁笔之际,便生一段逸兴;随意点缀的水洗、挂盘,更添几分闲逸之趣……

这些与清居相伴的紫砂雅物,其价值绝不止于悦目赏心,它们更是文人涵养心性、砥砺品格的无声伴侣。朝夕相对,如晤良友,与之共勉。它们陶养着主人的情操,涵育着胸中的浩然之气,在方寸案头,构筑起一片滋养性灵的精神桃源。

the end
相关阅读
张博:越窑秘色瓷代表人物
茶事桌案好物:茶宠
紫砂文房雅玩三珍:笔筒、水盂与砚台
泡茶技巧:头道茶到底能不能喝?
陈鸣远的6件紫砂文房作品,价值千万!
六大茶类之青茶
六大茶类之绿茶
六大茶类之黄茶
六大茶类之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