洑东父子岭清水红泥蕴藏于红泥母岩矿层下部,厚度约1米,材质致密坚硬,形如板栗,外观橙黄色、朱砂色,属砂质岩泥性。
父子岭清水红泥露天宕口原貌
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酥性砂质感较强,粘结力特好,成型成品烧成稳定性好,成陶收缩率为8%左右,烧成温度1150℃~1200℃。砂色朱红,质地细腻,温润如脂。
父子岭清水红泥蕴藏状况
父子岭属洑东乡东南3千米,与兰山渚、白泥山、凤凰山近邻,此区域陶土蕴藏丰富,以甲泥、红泥、白泥为主产。
父子岭清水红泥原矿
明代就在这一带开采陶土,生产日用陶,南山一带龙窑众多,以烧造白货陶器为主,其中父子岭红泥开采,要比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书中记载的赵庄山红泥开采早100多年。
父子岭清水红泥不同窑温砂色效果
最早南方罐红泥小壶,又称南山罐小壶,销往广东台湾福建一带,泡功夫茶,所用原料属父子岭一带的红泥,父子岭红泥烧成后色如朱砂,砂粒密布,致密细腻。
20世纪70年代,父子岭因平山修路,发现红如朱砂、块状如栗的红泥,村民将矿样送汤渡建新陶瓷厂、宜兴瓷厂,希望他们能购买红泥矿料。因用陶单位料不对户,故未采购。
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采父子岭清水红泥制作的紫砂壶
后来,这些红泥被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发现,如获珍宝,将父子岭红泥料全部包销,生产水平壶。因色如嫣红,细腻如脂,被命名红清水标平壶。
父子岭清水红泥紫砂壶:水平壶
此壶底款为荆溪惠孟臣制,回归明代南方小罐韵味。后被东南亚台商看中此壶砂色,将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生产的近3年的水平壶全部包销。
直到现在,用此料生产的底款为荆溪惠孟臣制的水平壶,仍被藏家视为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