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壶的各类泥料中,宜兴黄龙山蕴藏的段泥类有团泥、段泥、淡泥、潭砂泥,这些段泥的名称标准究竟谁对谁错?
黄龙山表层段泥类蕴藏状况
黄龙山紫砂矿料,应该称为七彩紫砂更正确,原矿蕴藏的色泽有红、黄、紫、黑、青、绿、白,其中青、绿、白三种色彩指的是段泥类,也是指段泥类制成作品后所产生的色彩。
段泥原矿
在古人最早记载的段泥名称中,原来称它为团泥,在黄龙山中部与四号井紧挨在一起的西南采矿地段,就是今天的宝山工艺园,有一个丘陵山坡,周长几百米不到,是古代最早在这个地段开采段泥的宕口。
段泥紫砂壶:邵秋强制 春晖壶
此地的段泥矿脉较浅,山民直接在山表层的缝隙处即能见到段砂裸露,去掉山体表层的架土层,整个山坡里面蕴藏丰富的段泥矿,从明代到清代一直是最早开采紫砂矿的露天宕口之一。
因此地称为团山,山民为了区别其他区域开采的段泥类,凡此地开挖的段泥,就称为团山泥。
段泥紫砂壶:何卫枫制 觚棱壶
段泥种类也比较多,紧挨青龙山西面的矿区地段,就是出产大名鼎鼎的降坡泥矿区,但后来人们一直沿用团泥的称呼,多少年来,各路开矿练泥从业人员都习惯称段泥为团泥。
段泥紫砂壶:厉振宇制 归朴壶
由于各地段、各井口、各矿层出产的段泥类品种,受地面黄石石英岩的覆盖挤压,制作品烧成后,各种段泥类的质地及砂色肌理,摸上去手感光滑如玉,不仅有丰富的米黄色系,而且胎面的肌理凝润如脂,这段泥类的质地手感摸上去如绸缎那么光滑,所以人们也称缎泥。
段泥紫砂壶:易彬制 合瓢壶
古代的紫砂文化学者,仅听矿工的叫法,将团泥和淡泥名字混在一起叫,其实也都没有错,段泥类就是淡颜色的紫砂泥,叫淡泥反而歪打正着,突出了段泥类的砂色特征。
段泥紫砂壶:姚玲英制 曼吟壶
因各地矿工开采所遇到的矿种不同,提的名称也不同,再加上方言口误,记载人员根据音同而记载下来的几种叫法有段泥、团泥、缎泥、淡泥、潭泥,其实都是指段泥类的总称。
段泥紫砂壶:王涛制 古灯壶
业内人士及紫砂文化学者,不必为段泥类的各种称谓而纠结,怎么叫都可以,都不影响大家对段泥类的了解和认识,历史延传的名称反而有意义。
这是黄龙山矿脉开采的符号,是代代矿工的口授心传,原汁原味,更能反映出紫砂矿开采工艺的传承与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