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开采工具比较原始落后,开采纵深30米左右,比较浅,开采的底槽清品种有限。
四号井底槽清原矿
20世纪初开采黄龙山紫砂矿料,大多在大水潭矿区域和白宕矿区域,因该区域是黄龙山东西延脉带,矿层较浅,只适合山民开采。在传世的作品当中,用底槽清原料制作的作品比较少见。
底槽清紫砂壶:惠榕汉韵壶
(点击图片可查看作品详情)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资集体开采,开采的机械设备要比过去先进得多,先在黄龙山一号井发现上槽清,当时正需要在黄龙山寻找优质的紫砂矿。
在黄龙山众多的矿料当中,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最终将底槽清、红皮龙、红棕泥、本山绿泥这4种矿料定位为专用原料。
底槽清紫砂壶:史宝林潘壶
(点击图片可查看作品详情)
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当时为什么要选择底槽清?
这是因为底槽清是紫泥当中色泽最纯净的,但蕴藏量相对比红皮龙、红棕泥要少,底槽清如果全部用来生产高档壶、普通壶,用料是不够的,而且成本也高,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开采量。
底槽清紫砂壶:赵祥无垢壶
(点击图片可查看作品详情)
最终决定,底槽清作为大师和辅导员们创作作品的专用原料。底槽清制作品烧成后,所见砂色质纯透丽,致密厚重,古雅温润,骨肉亭匀。
这一时期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特拼泥、拼紫泥、老紫泥都是由底槽清矿料练成的。经其提练后,更体现了紫砂材质古朴文雅的砂色之美,是紫砂之美最具代表性的主色调。
底槽清紫砂壶:邵秋强平盖石瓢壶
(点击图片可查看作品详情)
当时顾景舟大师对底槽清情有独钟,所制作的作品大部分是底槽清材质。他治工严谨,一丝不苟,紫砂光器工艺登峰造极,底槽清尤其适合用作紫砂光器。
在窑火的洗礼下,底槽清材质呈现了肌理美、古雅美、厚重美、凝润美,在温控的变化下,产生葡萄紫、黯肝紫、黯肝红,自然之美浑然天成。底槽清做光器所谓珠联璧合,将造型光器强调的精、气、神,紫色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底槽清紫砂壶:徐鸣浩春风晓壶
(点击图片可查看作品详情)
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当时一直派工人到黄龙山的井口,长期参与紫砂矿的选料,用于为当时大师创作作品,为当时生产的紫砂壶在广交会赚取外汇。
感谢顾景舟大师慧眼识宝,引领了当时的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的艺术发展,选择了底槽清,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