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山朱泥蕴藏于黄石石英岩夹层中,外观金黄色,略硬易碎,熟泥可塑性适中,成型有砂质感,不粘工具,烧成温度1140℃~1180℃,成陶收缩率达12%,胎色橘黄泛红,质地纯正。
黄龙山嫩泥蕴藏较少,所见朱泥都是在山表层架土层下或浅表石英岩中,黄龙山朱泥抗窑温与紫泥相近,收缩率低于赵庄朱泥。
因此,在传世的朱泥作品中,见到朱泥贴花、浮雕、镂空雕,成型工艺复杂。为达到成品率,明清代紫砂艺人一般首选黄龙山朱泥,主要是保证成型烧成成品率。
黄龙山朱泥原矿
黄龙山朱泥又称朱砂泥,其含石英砂粒与紫泥相近。黄龙山朱砂泥的开采在清乾隆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容量大的技艺精湛的朱砂作品,都是采用黄龙山朱泥材质。
黄龙山蕴藏朱泥矿料稀少,但由于泥色丰富,泥性稳定,特别是明代清代销往欧洲的朱砂器,都是采用黄龙山朱砂材质,供上层贵族收藏。
黄龙山朱泥紫砂壶:清初·六方双流折肩提梁壶
(现藏于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