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在宜兴的许多丘陵山脉,开采到大量的高温泥陶土,就是现在的甲泥。甲泥,又称为夹泥,它是宜兴境内储量最大及色彩最多的陶矿品种,达几十种。
黄龙山甲泥矿
古代发现甲泥,也是长期探索寻找的结果,从每座山表层的普通黏土起,到发现嫩泥矿土,直至在嫩泥下面发现了储量最丰富的甲泥矿。
甲泥陶的大量挖掘使用,使得宜兴龙窑窑系蓬勃兴起,生产日用陶的工艺传承,已经在宜兴丁蜀发展壮大,逐渐发展为中国南方的陶瓷发展产区。
磬山寺甲泥矿
由于甲泥材质坚硬,岩性为砂质岩、粉砂岩,色彩也很丰富,矿物质成分为水云母,铁氧化物及石英云母碎屑等主要成分,因此它是做缸的上乘材料,被称为做缸坯的龙骨。
甲泥中含有赤铁矿,含铁量非常丰富,主要色泽以紫褐色、紫青色、紫红色为主,烧成后产生酱紫色、紫褐色;若烧制温度为1150℃~1250℃,烧成后见紫胎色。
南山甲泥矿
宜兴有丰富的甲泥,紫砂艺术的诞生,紫砂材质的发现,要依靠丰富的甲泥矿床,珍贵的紫砂泥,就孕育在甲泥矿层中,所以古称“泥中泥”。
甲泥品种多,由于矿区不同,矿层所处的环境存在差异,有位于高骊山组中的矿层,也有五通组中的甲泥,可分为老甲、嫩甲。
杨店甲泥矿
根据各个山脉的形成时代不同,所蕴藏的甲泥的材质优劣也有区别,其中宜兴黄龙山的甲泥材质最为上乘。
各个矿区的甲泥按地名区别,黄龙山称为本山甲泥,其中各个井口由于开采的深度不同,材质优劣都不同,分为一号井甲泥、二号井甲泥、三号井甲泥、四号井甲泥、五号井甲泥、台西矿区甲泥。西山矿区采的甲泥,称为西山甲泥,涧众矿区采的甲泥,称为东山甲泥。
宜兴林场甲泥矿
从1955年开始,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对矿区开始国有化开采,对宜兴各个矿区进行大规模的甲泥开采。
据国营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开采的原始资料记录,有青龙山甲泥、湖㳇甲泥、青山寺甲泥、均山坞甲泥、纸坊甲泥、杨店甲泥、林场甲泥、官庄甲泥、凤凰山甲泥、兰后甲泥、向山甲泥、平原甲泥、苍坞甲泥、西门甲泥、涧坞甲泥、黄亩岗甲泥、梅园甲泥、洪岭甲泥、茗岭甲泥等多个品种。
凤凰山甲泥矿
甲泥开采,以材质的颜色,各种甲泥的泥质泥性,再细分甲泥的品种,有紫青甲、紫褐甲、紫红甲、蓝青甲、红棕甲、蓝云母甲、砂性老甲、乌甲、灰甲、黑花甲、蓝槽甲、红青甲、本山白甲、雪花甲、老本山青甲、墨绿甲、乌泥甲等。
兰后甲泥矿
甲泥陶烧成后的颜色,紫胎色为最多见,又细分为紫色、深紫红、褐色、棕红色、青白色、玫红色、灰白色、灰绿色、淡红色、暗绿色、深灰色、青灰色、淡红色、铁锈色、紫褐色等。
甲泥的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
甲泥成陶后,胎骨坚硬,透气性好,缸胎断面,砂性十足,甲泥与嫩泥结合练成做缸的熟泥,可以制作各种大小缸瓮罐盆,可塑性好,制坯成型收缩率为5.5%左右,干坯稳定性好,烧造耐高温,烧制后缸胎收缩率为8%~10%,烧结范围较宽,是宜兴丁蜀陶瓷企业生产日用陶、工业用陶、均陶、美陶、彩陶等陶瓷工艺主要的制陶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