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泥紫砂壶而言,其颜色娇嫩,经过泡养后呈现出红润可人的色彩。由于好的朱泥料相对较为稀有,朱泥紫砂壶因此被视为一种名贵的壶种。
朱泥原矿
因此,广大壶友们积极探讨如何辨别真正货真价实的优质朱泥壶。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是“无朱不皱”,即只要是朱泥壶,在制作完成后表面会留下明显的褶皱。
这种现象在朱泥壶中确实非常常见,但是否适用于所有朱泥壶呢?
潘小忠制 朱泥竹段三友壶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朱泥的泥料特性:
朱泥属于紫砂红泥系列的一种,主要产自黄龙山、赵庄和小煤窑等地。
朱泥的矿质地最为坚硬,位于陶土嫩泥层的底部,矿料呈浅黄色,烧制后可呈现出橙色、红色和深红色。
朱泥的色调较为单一,并且泥胚烧制后的收缩率非常大,达到20%至25%,这也使得其制作难度相当高,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变形。
范萍制 朱泥上合桃壶
从以上泥料特性可以得出,朱泥的收缩率非常高。在过去,紫砂壶的烧制多采用柴窑、煤窑等传统窑炉,温度分布不均匀,因此造成朱泥壶表面不同部位的收缩差异,最终形成褶皱。
然而,并非所有朱泥壶都一定会出现褶皱。事实上,许多传世的朱泥老壶中也存在不起褶皱的情况。
朱晓东制 朱泥菊瓣壶
朱泥壶是否起褶皱与选矿、炼制泥料的方法以及烧制过程密切相关。如今,现代制壶工具如推板窑和电窑等被广泛应用于紫砂壶的烧制,温度控制极为精准。
因此,只要壶匠具备了对朱泥泥料特性的准确把握,制作出不起褶皱的朱泥壶并非难事。
钱一清制 朱泥掇球壶
综上所述,“无朱不皱”这一说法并不完全成立。甚至由于此观念广泛传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一些商家在制作壶时故意使用卫生纸包裹壶体,以营造褶皱的丑态,可谓让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