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仿鼓如意壶”是以传统的“仿鼓壶”为本,再加饰如意纹而成。壶身按压四组心形如意纹,中间以自然流体线过渡,两边分延至流、把,配以盖部如意纹桥钮,纹饰起伏舒展,通贯一气。下部以一捺收底,更衬身筒饱满气势。
壶盖边缘压线,与身筒口沿截面呈半圆状契合,口、盖分占半强与半弱,喻“天包地”之意。两体相合,即现饱满完整半圆弧线。分则各为一体,合则缘聚天成,作者的用心和工艺的难度在不经意间示于品者眼帘。紫砂壶的装饰线条虽无定式规版,但繁杂冗余易现刻意呆板,要至言简意达、繁而不杂之效,实是对作者的知识面与审美观的综合考察,在这一点上,如意纹饰在“仿鼓如意壶”上的妙用,确实体现了顾景舟的过人功力。
“仿鼓如意壶”是顾景舟较为满意的壶品,在不同时期曾多次制作。早在上世纪40年代,顾景舟就创作过多把“仿鼓如意壶”,底部钤盖“荆南山樵”或“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印章,此时的壶体与“座有兰言仿鼓壶”颇为相近,特别是流部,形似翻转的拇指,带有较强的民国风格特征。70年代,顾景舟又制作过数把“绿泥仿鼓如意壶”,壶体形状与40年代有所不同,流部舒展,更显清秀,其中有一把壶身镌刻“善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系原江苏省轻工厅厅长陆荫旧藏。
1989年,顾景舟最后一次创作“仿鼓如意壶”,此次的壶身较前两次又有了新的改动,壶体气度外张,更为挺拔俊阔,体现了顾景舟技艺水平的延伸和审美观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