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镜瓦紫砂壶图片
镜瓦壶为“曼生十八式”之一。陈鸿寿和杨彭年合作的《镜瓦壶》上的铭文“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其造壶之意是不言而喻的:“以鉴取水,可得鉴戒;以瓦承泽,可得惠融。如是下去,泉有源而源源不断,隐喻文思如涌,生境活活;自然,其大得必是福润于永也。因为‘润无极’暗喻一个永字,即水上来水,源源无尽而达三江四海是也”。
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造壶铭文作为精神财富留于人间。壶身直似瓦筒,口大、盖平似铜镜,盖面刻放射状圆形图案。嘴曲上平下圆,把外平内润,钮似壶身缩小之微型,基于造型法则,在变化中求统一。底钤“阿曼陀室”印款,壶身铭:“日之光,泉之香,仙之人,乐未央。曼生。”
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陈曼生宰溧阳,闻其名,致之,曼生出新意造仿古式,镌书画其上,号“曼生壶”,皆彭年作也。这是文人雅士和紫砂艺人相结合而取得卓越成就的例证。
曼生镜瓦壶,所谓的镜瓦是以汉瓦、铜镜取材造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镜文化以其丰富的历史自称一派,文人照鉴,女美见容,纷纷见诸笔端,一面镜子,照进了多少情真,多少唏嘘?在铜镜产生之前,人们常盛水于鉴或瓦缶之类的器具照影,战国之后,才大量出现铜镜以供照影,所以铜镜也称之为鉴,相照相鉴,也逐渐成为士人文客修身之则。
李寒勇 曼生镜瓦紫砂壶
李寒勇先生对古壶造型颇有研究,故在其创作的砂壶器中,都带着古壶造型的遗韵。此“李寒勇制镜瓦壶”便是作者在传统“镜瓦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在保留此壶老味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对于器型、线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