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传世哥窑,五点辨真伪!

2022-10-13

哥窑,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宋代哥窑瓷流传于世的数量极少,在明代已是无比珍贵之物,因此,在明清各朝已有官方的仿制品出现。目前有限的传世哥窑器,大多收藏于北京和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国外亦有部分收藏。

正因哥窑瓷器的宝贵,市场上一直都有许多高仿哥窑瓷器层出不穷,因而,具备辨别其真假的能力就非常重要,大家可从以下几点作综合判断。


陈卫星《云墨宋影·月浑杯》


一、器型

哥窑器型以仿古代青铜器造型为主,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胡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近庭。如鱼耳炉、乳钉五足炉、胆式瓶、八方穿带瓶、旋纹瓶等,也有盘、碗、洗之类。

其胎骨较厚、胎质细腻,胎色呈黑灰、深灰或土黄不一。

王运龙《哥窑茶叶罐》


二、釉色

传世哥窑的釉色以青为主,亦有米白、粉青、灰绿、米白等。其釉面带有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大体而言,宋代哥窑的呈色凛而不媚,纯而不朴,别有韵味。在整体造型上,哥窑胎质粉而润,厚而醇。但瓷器口边缘较锋利,难以附着厚重的釉质。米白、炒米黄釉瓷器较为多见,一般均釉面不透明。

王运龙《爵盏》


三、金丝铁线,紫口铁足

哥窑瓷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两大特征。“金丝铁线”指的是哥窑瓷表面所形成的一种“裂纹”纹饰,俗称“开片”,开片有大小两种片纹,大片纹呈灰黑色,小片纹呈黄褐色。其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其规律,有意识地让哥窑瓷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紫口铁足”的形成,是由于哥窑胎骨含铁量高,在还原气氛下,足部露胎部分呈黑色,谓之“铁足”;而有一层薄釉的口缘部分便泛灰紫色,俗称“紫口”。“金丝铁线”、“紫口铁足”是目前公认的判断哥窑真品的有力证据。

王运龙《哥窑葵口盘》


四、气泡

“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是辨别真假哥窑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哥窑瓷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

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聚球式的气泡比攒珠的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而这一特征也极不容易模仿。

王运龙《中庸壶》


五、支烧方式

哥窑由于器型较小,支烧方式既有支钉支烧,也有垫饼垫烧。垫饼垫烧的底足无釉露出一线胎骨,呈紫褐色,俗称铁足。支钉支烧器物比较少,有一种器物内底也有支钉痕迹的,说明属于叠烧之物,也就是大器内套小器的烧法。

这也说明,哥窑应该是小窑烧制而非大型窑烧制的。而底足内无釉的瓷器,并不是真正的传世哥窑,应是明清时期后的仿瓷器。

王运龙《鼓钉杯》

总体而言,仿哥窑瓷与哥窑瓷相比,胎体用釉用料不同,导致品质不一,成品不是过重就是过轻。其釉面光泽太强,泛有贼光,缺乏灵气;开片非自然形成,而为人工填色;纹饰造型不够传神,轮廓线条生硬;颜色太鮮,没有真品的时代特色和彩色意蕴。有的仿造者还会在器物上涂上油污作旧,多看多上手感受,也就自然容易鉴别了。

the end
相关阅读
陈鸣远的6件紫砂文房作品,价值千万!
六大茶类之青茶
六大茶类之绿茶
六大茶类之黄茶
六大茶类之红茶
六大茶类之黑茶
六大茶类之白茶
五大窑之汝窑
五大窑之钧窑
五大窑之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