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佼佼者,紫泥自古以天青泥为最,清光绪八年《宜兴县志》中记载:“土有青黄,用供抟埴。天青泥于诸泥为贵,制茗壶者特用之,黄泥供缸瓮坯之。”天青泥之精贵由此可知。
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说:“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古籍记载中的天青泥主要产于黄龙山矿区的蠡墅,此处本有开采紫砂宕口,后挖通了地下水脉被淹没,成了一个大水潭,如今也称之为大水潭矿区。
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易碎略坚硬,白色云母碎片含量极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白色腊质状(烧成后会形成白点状),断面呈紫黑微透红色。前人因这种矿料颜色与天青染色料相似,故习惯称为“天青泥”。
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160~1210℃左右。烧成后呈深猪肝色,表面呈细梨皮状,胎质细密坚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紫砂泥的呈色,因窑温不同而不同。优质泥料的窑温跨度大,颜色变化亦大。天青泥的烧成温度同样极为宽泛,有的优质泥料甚至可以烧到1400多度。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13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时,泥料呈现天青色,有幽深寂静的古朴之感。
天青泥之天青色净寂迷人,具有冲淡之美,耐人寻味。
张年秀·《石瓢》,采用原矿天青泥
在古代,天为阳,地为阴,雨过天晴,阳刚之气非常盛,视为吉祥的象征。
这如淡烟般的朦胧天青,单纯素朴、隽永端庄,充满禅意的意蕴与深沉高雅的造型,将其与自然融合得如此切贴,可谓天人合一、物我相亲,让我们感受一种原生态之美。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将道、德、仁纳入艺术的自由境界,“游于艺”更多的是,超脱于单纯的技术技巧之上的人性修养之美。
做壶如做人,壶品即人品,好的紫砂作品,除带给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之外,还闪耀着紫砂匠人的人格魅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