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钠溶液,俗名“水玻璃”、“泡花碱”,是增加泥浆流动性的一种介质,只有注浆成型的泥浆和用于外表的喷浆,才可以添加。如果将其加入紫砂泥料中,虽能增加黏性和游走性,但会使坯体表面起“面头”而无法修光,也就根本不能用手工成型法制作茶壶。“在泥料中添加水玻璃可增亮壶表”的说法,属无稽之谈。
上一篇:紫砂壶表面的灰爆是什么?
下一篇:什么是年糕土紫砂壶?
答:所谓紫砂泥并不都是紫色调,按照色泽可划分为紫泥、红泥、团泥三种泥料。紫泥属泥质粉砂岩,目前仅产于丁蜀镇黄龙山矿区,一般产于甲泥矿层的中、上部位,质地比较均匀,以多种夹层的形式存在,常见的紫泥有底槽青、清水泥、天青泥;红泥是以烧成后呈色命名的一个大类,按矿料的材质结构可以分为紫砂红泥和朱泥两部分,常见的红泥有朱泥、小红泥、大红袍、红降坡;团泥是作为共生矿的形态和其他紫砂矿类一并采掘的,一般是以绿泥和紫泥融合共生的状态存在,有少部分是以绿泥和红泥融合共生的状态存在,常见的团泥有本山绿、金黄段、青灰段、黄降坡。
答:
有人说“拿一根火柴在壶身上划,能划出火来的就是真紫砂,不然就是假的。”其实,这并不是鉴别紫砂的可靠方法。火柴有用红磷为原料的,红磷的燃点低,只需轻轻摩擦便会燃烧,在衣服上摩擦也会燃烧。
如何简单鉴别紫砂泥是否纯正呢?
一看色,纯正紫砂的颜色应具有玉石般的韵味,不论其自身是紫色、黄色,还是红色,其光质像上了油一样,越擦越润。
二听音,在壶内放入茶叶,然后注入开水,紫砂壶因为透气性好,会发出沙、哑、沉的声音。如果注水入壶时,发出金属声或者瓷器般的脆声,就可断定不是紫砂或者泥料不纯。
三嗅味,掺了化工原料的壶有异味。用铁观音茶入壶,泡一小时后,茶水变色或有异味,则属假紫砂料。
四抚摸,紫砂手感滑润、舒坦、自然,虽有颗粒但仍很圆润,用传统手工加工碾磨的砂粉,其手感和机器加工出来的也是不同的。
答:
调砂,就是炼制泥料时,在一种天然的泥粉中,按一定比例、一定目数加入另外的熟或半熟的天然砂料,并使二者充分且均匀结合。简单来说,即,将不同或相同目数的同类或异类泥料混合。
调砂用的砂料仍是紫砂泥料,只是调入的砂料颗粒大小、调兑比例各有不同而已。
调砂的实质是改变泥的质感和肌理感,可以增强泥料的可塑性,增强壶的透气性,不只是装饰手法,是工艺的需要。而铺砂、嵌砂等是装饰手法的一种表现。
老壶,有用调砂泥制作的,但不多。有的老壶看似调砂,实际上是泥料中含砂比例较高加之纯手工炼泥方式造成的。粗而不糙,看着粗犷,但手感润滑。现在流行的调熟砂仅是对老壶质感的模仿,泥料目数大,通过调熟砂虽能达到表面粗犷的视觉效果,但上手一摸却是所见非所得。
答:
(1)增强用养效果。石英含量高的矿料,气孔结构好,用养效果就好。将石英含量高的矿料调配进普通泥料中,可提高还体的石英含量,增强坏体开放性气孔的比率。
(2)降低制作难度。砂可增强泥料的可塑性,泥料太细则粘手,太粗则制坏困难,调入合适的砂可方便制坯。例如制作小红泥的熟砂,添加进小红泥生料中,可对坏体起“脊”性作用,使之“坚骨”,降低制作难度。
(3)调整烧结温度。烧结温度既制约呈色也制约透气性,特定温度只能呈现特定颜色,达到特定透气性。但呈色和透气又是矛盾的。砂,在烧制时不收缩,可提高成品率,可增强透气性,还可提高成品滋润感,调控色泽。例如,在底槽青中加入石黄,不但可以降低烧成温度,而且可以提高成品的质感与滋润度。由于加入量的不同,同为底槽青壶,色泽会差别很大。调砂后,可高温烧造以提高呈色的饱和,而不玻化致透气性降低。有些矿料,石英含量不多,但低熔点的有机物含量也少,烧成需要很高的烧结温度,不仅耗能,而且占窑位时间长,成本就高。若将黏土含量多的矿料颗粒添加进去,就可降低烧结温度、降低成本。
(4)增加泥料花色。天然矿呈色单调,仅有 3种。调砂制泥可增加泥料花色,而不改变紫砂泥特性。
(5)制造特异效果。“乱砂调配”后,因配料烧成收缩率不尽相同,成品会产生特殊肌理,悦目而赏心。
答:
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记载:“相传壶土初出时,先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人群嗤之。僧曰:贵不欲买,买富何如?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去。及发之,果备五色,烂若披锦。”
周高起用传说把宜兴紫砂陶土神秘化了。2003年1月,丁蜀镇黄龙山下的大水潭边,矗立起一座将近3米高的紫砂雕塑“始陶异僧”。这里就是传说中带来“富贵士”的异僧消失之处,是历史上紫砂陶士开挖的集中地。
宜兴紫砂陶土包括紫泥、绿泥、红泥3种基本类型。因埋藏的位置和深浅有异,基泥的成分会出现差异,矿料的外观、泥料的特性和烧成的效果都会有所不同。3种基泥又衍化出各色旁泥,历代矿工、坯手、窑工因色命名,交叉互通,紫砂泥名就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了。
紫泥,古称为“天青泥”;红泥,亦称“朱砂泥”、“朱泥”,古名“石黄泥”;绿泥,亦称“本山绿泥”,古称“梨皮泥”。
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清·吴骞《阳羡名陶录》两书中,提到的紫砂泥有天青泥(紫泥)、石黄泥(红泥)、梨皮泥(绿泥)、嫩泥、老泥、白泥等。嫩泥、老泥和白泥为粗缸缶所用泥,古人将嫩泥、老泥、白泥等与紫泥、红泥、绿泥相提并论,相互混淆以为都是紫砂泥,实际是概念上和理论上的谬误。
原矿黑料 350CC
原一厂老黑料 300CC
原矿底槽清 550CC
原一厂老豆青泥 450CC
原矿老紫泥 240CC
原矿老黑料 580CC
原矿老紫泥焐灰 390CC
原矿本山绿泥 220CC
原矿底槽清 64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