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将烧成后带黄色的紫砂泥料统称团泥,团泥大致可分为块状团泥与片状团泥两大类。块状团泥结构松、密度小,烧成温度高,烧成使用后容易发生吐黑现象;片状团泥结构紧、密度大,烧成温度相对较低。
本山绿泥,属片状团泥,其原矿表面如同贝壳般细腻而光滑,几乎不含砂质。烧成后肌理丰富,色泽光润透亮,青中略有黄色,颗粒清晰。氧化状态烧成,低温成品为黄中泛青,高温成品为青中泛黄,还原状态烧成,可呈天青色。
下一篇:紫砂泥料中的民国绿泥的特性
答:
一般将烧成后带黄色的紫砂泥料统称团泥,团泥大致可分为块状团泥与片状团泥两大类。块状团泥结构松、密度小,烧成温度高,烧成使用后容易发生吐黑现象;片状团泥结构紧、密度大,烧成温度相对较低。
本山绿泥,属片状团泥,其原矿表面如同贝壳般细腻而光滑,几乎不含砂质。烧成后肌理丰富,色泽光润透亮,青中略有黄色,颗粒清晰。氧化状态烧成,低温成品为黄中泛青,高温成品为青中泛黄,还原状态烧成,可呈天青色。
答:
紫砂的“双气孔结构”,与其所含石英成分紧密相关。紫砂的“紫”,是说颜色;紫砂的“砂”,是说性质。
砂,有两种含义:一指单体的纯粹石英颗粒,一指复体的石英混合团结。我们通常谈到紫砂,都是说它的后一种含义。
紫砂烧成品,之所以有“能内外通气而不通水”的特殊性,物理成因是:相邻的石英团结物之间的空隙粗大,形成了开放性气孔,气体由此出入;单一的石英团结物内部的空隙细小,形成了封闭性气孔,水体由此阻塞。这就是所谓的“双气孔结构”。
答:
筋囊壶,是在壶身上组合若干等分立体条纹。
全手工的做法是:用勒子、线梗,在打制好的身筒上,由上至下、由外到内、由筋底到囊面反复均匀勒、压,达到光滑、圆润、饱满。“勒、压”是由外向内用力,操作不当,会在壶内产生筋囊间的开裂,俗称“内开”。
挡坯制作,则是将打制的光身筒置入模具中“搪坯”而形成带有筋囊的身筒,再用勒子、线梗修理筋纹,达到光滑、圆润、饱满。“搪”是由内向外用力,操作不当,会在壶外产生筋囊间的开裂(俗称“外开”)、在壶里产生底面与壶身间的裂缝(俗称“云盘”)。
原一厂老紫泥 450CC
原一厂老紫泥 240CC
原矿老紫泥 630CC
原矿底槽清 380CC
原一厂老紫泥 760CC
原矿老底槽清 850CC
原矿墨绿泥 390CC
原矿紫泥 580CC
原矿老底槽清 96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