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曼伦,2005年正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08年 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荣誉获得者。惜于2015年10月12日上午9:45因病去世。
1942年生于江苏宜兴。1958年10月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当代紫砂花器泰斗朱可心先生门下,后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蒋蓉诸位先生的指导,受益非浅,终成大器。1983年结业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紫砂造型班。 1989年作品《大桑宝壶》获江苏省轻王厅新品展评金牛奖;1990年作品《碧玉如意壶》获江苏省陶瓷艺术展评一等奖,代表作品有:《大桑宝壶》《龙头印包壶》《竹福茶具》《双竹提梁壶》(与张守智合作)等。
1982年开始从事紫砂陶艺专业创作设计,经近50年的刻苦磨练和工作实践,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作经验,先后推出近70多件/套新作和精品之作。她设计创作的作品构思新颖、稳重而又纯朴,严谨而周正。创作题材源于自然,来于生活,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集大家之精髓,又具鲜明的个性,形成自己的创作主题。特别喜欢以梅、竹为题材的创作,更偏爱竹的精神。
谢曼伦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出访制作礼品。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陶瓷艺术评比并屡获殊荣,作品深受海内外艺术家们的喜爱,被海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们珍藏。多次应邀访问美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在长期从事紫砂陶艺创作专业生涯中,作为一个富有个性追求的紫砂陶艺家,谢曼伦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也不想着那几个“看家作品”,她师法自然、观察社会,敏锐地反映生活、拓展题材如《桑宝系列》《迎客松系列壶》《又一春壶》《九头竹根茶具》《新岁寒三友壶》《双竹提梁壶》《竹提壶》《荷塘夜曲》等一批上乘之作展现在世人面前,可谓硕果累累、成绩卓著,为紫砂陶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5年10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谢曼伦“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荣誉证书,以表彰她在陶瓷艺术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
谢曼伦大师设计创作的作品构思新颖、优雅完美、稳重而又纯朴,严谨而周正。谢曼伦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出访制作礼品,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陶瓷艺术评比中获殊荣。 1989年作品《大桑宝壶》获江苏省轻王厅新品展评金牛奖;1990年作品《碧玉如意壶》获江苏省陶瓷艺术展评一等奖,桑宝壶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陶瓷艺术评比中获奖,仿古竹提壶、大桑宝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荣誉获得者。
谢曼伦是紫砂花器泰斗朱可心的得意弟子,朱老作为现代紫砂史上素器花货一代宗师,德艺双馨,为紫砂行业获得新生而无私奉献,他一生在砂艺园地默默耕耘,高风亮节,授艺呕心沥血,立德言传身教。其壶艺品格对谢曼伦有着深刻的影响。
谢曼伦进入宜兴紫砂厂的时候刚17岁,朱可心在艺德方面、做人方面的严谨态度从一开始就影响着她,而且蒋蓉和顾景舟大师也经常会对谢曼伦进行专门的辅导,她的艺术功底因此扎实而广博。在从陶学艺和砂艺创作过程中,系统掌握了紫砂工艺和手工成型技艺,定位了她从事紫砂塑器花货的专业方向,她尊师勤研,博采众家之长,对各派师尊的优秀代表性作品都心悦诚服的学习研究, 从中学习独到的工艺技法,体会作品的精神内涵,领悟真谛,成为紫砂行内朱可心、顾景舟门下文思敏捷、悟性极高的女才子。经过她壶艺再塑造的清代名作《竹提壶》,现典藏在中南海紫光阁,被行家评颂为有 "青出于蓝而胜干蓝"的功力,从中亦可以看到作品蕴涵着师传的优秀禀赋。
朱可心(1904-1986),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原名凯长,艺名可心,寓意“虚心者,可师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宜兴紫砂名艺人,花货巨匠,一代宗师。朱可心15岁时拜汪升义为师,与吴云根,汪宝根结为师友。虚心好学,刻意求新,壶艺初芈露锋芒,后经吴云根介绍,1927年被江苏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党校聘为窑业技工,此间创作紫砂咖啡茶具。1932年设计制作《云龙鼎》,参加百年一度的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展出,荣获特级奖。
1954年朱可心受命组建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为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始人之一,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先后授艺带徒数十人,有谢曼伦、汪寅仙、李碧芳、范洪泉、曹婉芬、高丽君等。1957年参加全国民间艺人代表大会, 六十至七十年代设计新品达百余种,分别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所收藏。朱可心从艺七十余年,刻苦钻研,全面继承和发扬紫砂传统技艺,创作了数以百计的紫砂经典作品,是近代紫砂历史一位重要的人物。
谢曼伦大师承继紫砂花货朱可心、蒋蓉二氏名门,花货塑器类紫砂是属于模拟自然形态的陶艺作品,这类作品的造型素材都是取自于自然植物、花叶、果实、根茎和枝叶,或配以鸟禽等组合,经过概括、夸张、取舍、因器定形等手法,构成壶艺造型形态,艺术地再现自然。 这类仿生象形壶艺作品,按照紫砂与茶文化品茗鉴赏的理与趣相结合的品味要求,做到雅而不俗,用器皿去模拟自然,造型与结构赏用兼备、泥料巧色朴而不艳,得形易出神难。谢曼伦在多年的紫砂耕耘中,创作出多款以竹、松、梅为题材的优秀代表作品。《桑宝壶》的创作,是她从事花货创意塑造道路上的又一飞跃,并成为其代表作品,得到紫砂爱好者的喜欢和壶艺界同仁的高度赞誉。
谢曼伦于1982年开始从事紫砂陶艺专业创作设计,几十年的刻苦磨练和工作实践,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作经验,先后推出近70多件套新作和精品之作。谢曼伦与师傅朱可心一样,主要作品是花塑器,在花塑器当中,她又尤其喜欢以竹为题材的作品创作和制作。这与她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被人称为有男儿气魄的谢曼伦坦言自己喜欢挺拔、刚劲的竹子,不喜欢缠绵的个性。
花塑器与光素器最大的不同在于,花塑器有着与生俱来的“仿生”特性。肖形状物、形态逼真,是每一件花塑器最基本的要求。而谢曼伦却认为,要做好一件花塑器,不光是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比如松、竹、梅就不光是把功力体现在花瓣、梅桩的形态逼真上,还要把那种高洁的气质体现出来。
为了把作品做得活灵活现,谢曼伦经常去观察竹子一年四季的不同形态,等到下手做壶的时候,英姿飒爽的竹姿自然而然地就反映到了作品当中。古人用“胸有成竹”来形容文同画竹,谢曼伦做竹器也一样做到了“胸有成竹”。
因为花塑器象形自然生态,许多题材都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所以谢曼伦对于生活总保持着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她的代表作“大桑宝”壶就是原汁原味生活的再现。桑叶的筋纹线条、蚕宝宝的每个动态都似“活”的一样,这就是她认真细致地观察、日积月累地积淀收获的成果。
源于自然,来于生活,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谢曼伦作品的最大风格。她集大家之精髓,又具鲜明的个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主题。
谢曼伦在紫砂艺海中,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我,对生活充满热爱。她怀着美好的感情和善良的愿望来塑造陶艺作品,是一个在紫砂花货领域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和默默不断的探索者。她热爱大自然,注意观察体验和撷取自然中美的物与形、情与景,她有着女性世界特有的对自然、对生活的美好形象与内蕴的洞察力,用心去理解、去创造并发挥想象力,独辟蹊径开发她的园地。
她把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和紫砂传统精神内涵结合在自己作品之中,表现出她独特的砂艺风格和气质。
谢曼伦与顾绍培、鲍志强、曹婉芬、华健等大师
谢曼伦与顾景舟、周桂珍、曹婉芬、李碧芳合影
谢曼伦大师在天津办紫砂展慈善义拍
大师谢曼伦夫妇与紫砂展的来宾合影
谢曼伦大师教授弟子们紫砂壶制作技艺
谢曼伦大师参加紫砂艺术交流活动
谢曼伦大师为弟子讲解制壶的要点
谢曼伦夫妇给弟子们传授制壶技艺
大师谢曼伦在制壶中
大师谢曼伦和吴震夫妇
谢曼伦壶艺精湛,集大家之精髓,又具鲜明的个性,作品构思精妙,以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相互糅合,诠释紫砂艺术的隽永魅力。
谢曼伦、吴震是宜兴紫砂界由紫砂牵线的模范“夫妻档”,他们伴着紫砂艺术牵手一路走来,与宜兴紫砂艺术一同成长,他们并肩走在风雨中,相互支撑,在紫砂艺苑里一路书写着陶艺家的敬业与奉献。
吴震,194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2005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协陈设艺术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理事,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副会长、秘书长。 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紫砂老艺人吴云根学艺,1961年毕业进厂研究所,随顾景舟学艺,其后十余年从事紫砂壶艺制作,曾先后担任技术员、副科长和宜兴美术陶瓷厂厂长等职。
吴震比谢曼伦大两岁,刚入紫砂厂的时候在吴云根身边学艺,后来因为表现特别优秀,被厂里选派到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工艺美术专修科学习3年,回厂后被分配到紫砂厂研究所工作,在当代紫砂壶艺泰斗顾景舟门下学艺。在这一时期,顾景舟的壶艺风格对吴震的学院派设计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曼伦性格爽直,偏爱竹子的高洁气质;她做的竹器形态逼真,气度挺拔;他大度包容,尤喜光器的简约大方;他设计的紫砂线条流畅,意蕴深远。他们是50多年共同走过的两口子,在宜兴,他们的紫砂陶艺每每被人称道,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称他们“既是当代紫砂继承与发展中的见证人,也是砂艺中坚的杰出者”。
与谢曼伦的作品来自生活略有不同的是,吴震的设计风格是典型的学院派,而且,吴震喜欢光素器更多一些。因此,在这两口子中间经常会发生关于艺术的“争鸣”。当“艺术的争鸣”出现后怎么办?谢曼伦表示“谁有道理就听谁的”。与此同时,两口子也发现,在一次又一次的争论与统一的过程当中,他们的作品风格也越来越成熟。
合璧如意壶就是融合了谢曼伦和吴震艺术精华的作品。这款作品由吴震设计,谢曼伦手制。这是一款脱离了一般器型范畴的作品,线条简洁凝练,富有张力,纹饰庄重有力,韵味无穷。二人在紫砂艺术道路上能够互相探讨,更进一步,也为紫砂艺术史上留下了风格的艺术语言。50多年来,像这样两人合作的作品不胜枚举,二人的作品风格也以构思新颖、优雅、稳重纯朴、严谨周正而著称。
高湘君,女,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6年第六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第二届)、2012年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高湘君1957年生于宜兴,197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师承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碧芳,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谢曼伦。先后两次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北京清华大学)进修培训,三次参加中国工艺及省人事厅、省工美举办的高级研修班。
高湘君擅长陶瓷紫砂壶的设计创作,尤其在花器中的竹器,如“十六竹”、“祥和竹”等以竹为题材的系列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作品分获国家轻工业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工美、省工美等各类创新评比金奖、银奖数十个,并被无锡市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韩国陶瓷文化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