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分别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和寿珍掇球。
大亨掇球为清代嘉道年间的川埠上袁村(现丁蜀紫砂村)邵大亨创作。壶体浑圆硕大,浑厚华滋,壶嘴短小前冲,曲线优美;壶把自由舒展,飘逸放达;壶口略小,壶盖略呈拱形,壶钮呈圆球状。
“友廷掇球”,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上袁村制壶高手邵友廷所做。对“大亨掇球”进行了大胆的再创作,在壶身与壶盖的连接部拉高成壶颈,壶嘴微曲略直,显得冲力之势更为突出,壶口设计放大,壶盖抬高成1/3的半球状,壶钮球形更圆,与“大亨掇球”相比整体壶形更贴近“掇球”之名。
“寿珍掇球”,是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紫砂艺人程寿珍所做。他在前二者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大胆的再创作,壶身更圆更丰满;壶口再放宽,壶颈再度拉高更显精神充沛;壶盖极度夸张,呈饱满的半圆球;壶钮圆珠适度放扁,在视觉上让壶盖的张力充分展开;壶嘴增加曲线的弯度;壶把飘逸舒展中见好就收,形成了一个 “耳朵”形曲线的优美空间,各部比例协调,多一分则累赘,少一分则缺憾。整体造型古朴敦厚、秀美醇和,壶钮、壶盖、壶身在视觉上形成了三“球”重叠之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