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戚丽云:爱上紫砂是一种必然

2015-01-23

僧帽壶

兴趣源自耳濡目染。

戚丽云,出生于中国陶都宜兴,爱上紫砂,是一种必然。

戚丽云父亲是一位紫砂艺人,小时候她经常在边上看父亲做壶。一个藤制的工具筐,一张有点凌乱的小长台,一个破旧的洗手桶……这双手虽然沾满泥土布满皱纹,却有巧夺天工的能力。

那时候,制壶并不是一件多么高尚的事情,每次在父亲那儿玩耍的时候,母亲总要训斥,但是这并不影响她对它的热爱。

爱是一种说不清的情愫,无法割舍。最终,威丽云还是走上了紫砂工艺师的道路,虽然这一路走来,坎坷艰辛不必言说,她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后悔。她喜欢看着每一方泥土在手下变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她喜欢摩挲她们的轮廓,倾听它们的呢喃。它们如同她的孩子,一个个性格迥异,却天性淳朴,端庄大方。

曾经在某篇文章上看到过这样的评论,紫砂壶不过是一掊土与一掬水和一团火的组合,却是3种本来毫不相干的物体从此妙意相合的时候。水不再随性而无束,婉转得可以蕴住人的灵性;土不再松散而堕落,细腻似是绣女针下的丝线平滑;火也不再浮躁而张扬,似是通晓天地的玄妙。紫砂壶远非我们想那么简单,一壶一世界,思想与文化皆沉淀,其间山水与风情都汇聚于此,其肚可容山容水容天下,其胸能揽人揽物揽风情。

威丽云爱紫砂,不仅仅因其是儿时的情愫,它的博大精深,它的端庄典雅,它的宁静淡然,它的雍容大度,一切的一切都让她一点一点沉迷其中。威丽云认为,紫砂艺术更深层次的影响和作用,除了日用功能、陈设审美、把玩品味,还表达了紫砂艺人创造者本身的思想感情、生活方式、审美爱好等。这些决定了紫砂陶艺的基本风格,是紫砂艺术表现形式的延伸。

正因为生于陶艺世家,自小耳濡目染,威丽云与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毕业于清华大学高级研究班、江苏经贸大学电脑艺术专业,拜多位前辈名师学艺。她的制壶技术与时俱进、日趋完善,制作工艺精细别致、线条挺括、造型比例协调恰当。因其作品注重造型,在平稳中求动感,流畅中求曲变,文雅中求情趣,深受壶艺爱好者的喜爱。

文/首席记者 辛 一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the end
相关阅读
5月11日,“风高韵雅——徐汉棠捐赠作品展”盛大开幕!
顾绍培、范伟群入列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花器实力派方霏霏,全国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三等奖!
紫砂大师徐汉棠捐赠毕生珍品,355件作品估值超亿元
顾绍培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第三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名人颁证典礼召开
关于对第三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陶瓷艺术名人评选结果的公示
祖传紫砂壶,专家震惊:比顾景舟的壶还贵!
紫砂热点 | 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公示
感恩时代,艺以弘德——22位国大师齐聚话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