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在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持续绽放异彩,频频刷新成交纪录。回望上世纪艺术收藏史,紫砂精品的价值传奇早在八九十年代便已开启。
紫砂收藏热潮的萌芽可追溯至1970年代末。随着宜兴紫砂工艺在港台及东南亚地区掀起文化风潮,国际顶级拍卖行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香港苏富比与佳士得自1980年代初期便将紫砂器纳入拍卖体系。
虽然当时受限于真伪鉴定难度与存世精品稀缺性,上拍数量较为克制,但据资深藏家回忆,在港台文人雅士的品茗文化推动下,这些早期专场拍卖不仅取得超预期的市场反响,更为紫砂艺术的价值认知奠定了重要基石。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90年代拍场中,有十把顶级紫砂壶相继创下令人瞩目的高价成交纪录,为这一传统工艺品的收藏价值写下历史注脚。
壹
顾景舟 1983年制鹧鸪提梁壶
成交价:RMB 970,000
圆盖与壶体紧密相合,上附环形空心盖钮。壶平口,壶身呈短圆筒状,口大底小,斜腹,平底,矮圈足。口沿处设扁平三叉高提梁,腹部有流,稍有曲线,有画龙点睛之妙。器型秀美端庄,整壶线条洗练明确,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盖内有“景舟”篆书款,底有铭文“癸亥春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作数壶以纪命途坎坷也 景舟记 时年六十有九”。
贰
顾景舟 磉扁壶
成交价:RMB 600,000
制于1991年,是顾景舟为香港张碧珍女士的展览特别制作。方中带圆,圆中有方,线条的碰撞与融合,释放东方雅致之美,隐见顾景舟泰斗之大气雄浑,佳器天成。
大平盖压肩,更方便冲泡;壶肚较深,利于叶片自然舒展;直流嘴如珠炮喷薄而出,力度十足,出、断水极其利索;圈形壶柄略呈方形,与壶嘴的阳刚之气相呼应,大气得体。
叁
明晚期 陈子畦紫砂僧帽壶
成交价:RMB 385,000
壶体取法传统僧侣帽冠造型,整体线条刚柔相济,胎体厚薄均匀,呈现出温润如古玉的栗色包浆。壶底镌刻的“陈子畦”篆书阳文印款,与壶身浑厚古拙的气韵相得益彰。
肆
顾景舟 荷莲呈祥壶
成交价:RMB 280,000
红泥制成,壶身若绽放的荷花,盖似饱满的莲蓬,的子周围内镶六粒莲子,灵动至极。把作藕节状,饱满挺拔,一弯流由莲叶包裹。
伍
顾景舟 高虚扁
成交价:RMB 168,000
1994年5月6日,宜兴紫砂工艺厂举行海峡两岸紫砂发展研讨会,顾景舟等工艺师与台湾收藏家、国内陶艺家出席研讨会,“陶都杯”首届中国民间藏品拍卖活动仿古紫砂精品拍卖会在宜兴望翠大厦举行,顾景舟此件高虚扁壶以16.8万元成交。
陆
明 欧正春制 宜兴紫砂鸭子
成交价:RMB 148,500
1997年北京翰海春拍上的精品,仿生捏塑鸭子,双目炯炯,羽翼清晰,制作手法精细,风格写实,生动传神。
柒
汪寅仙 曲壶
成交价:RMB 134,500
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于1990年设计,形象来源于蜗牛的有机生态,整个壶体只用一条涡线贯穿。
壶身与壶嘴、壶鋬结合,形成的整体既有线的变化,又有面的变化,线面的结合协调、柔和、变化又统一。
捌
道光 瞿子冶刻竹及诗文紫砂壶
成交价:RMB 121,000
壶身下大上小,呈现近乎锥形体造型,桥形盖钮拱起,底有三扁圆足,短直流,壶把为倒三角形。
壶身一侧刻竹,一侧刻“画竹多而心书少,人道余书无竹好……子冶自记”,诗与画布局疏朗,技法流畅。
玖
清中期 陈鸣远款宜兴紫砂莲耦洗
成交价:RMB 99,000
1997年北京翰海春拍上的珍贵藏品,器身取莲花花瓣形状,执把则为弯曲的莲蓬、莲梗,彰显一派盎然生机,为仿生器中的实用佳作。
拾
清乾隆 宜兴紫砂金彩荷莲御制诗茶壶
成交价:RMB 88,000
1996年北京瀚海春季拍卖会拍品,壶身有金彩荷莲图案,壶肩环饰御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