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是什么壶,让顾景舟花费三年为其配盖?

2023-05-12

    1988年春,唐国新在黄山一处村落的小吃店里意外地看到一件邵大亨制壶的真迹,虽然紫砂壶盖子已破损,但“大亨”二字历历在目,无法忘怀,当即用80元钱买下了这把紫砂壶残器。
    唐国新何许人也?
    当代著名紫砂学者韩其楼编著的《紫砂壶全书》,在古今紫砂收藏大家名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至于爱紫砂壶成癖者……当今则有唐云、亚明、冯其庸、罗桂祥、许四海、唐国新、浪石、刘鸿喜、姚世英、富华、王一羽等名家。”唐国新因爱壶成癖,与紫砂泰斗顾景舟相熟。

    邵大亨何许人也?
    邵大亨(1796-1850),活跃于嘉庆道光年间,宜兴上袁村人,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制壶大家,其制壶以气韵见长,所作多简洁庄重,气度不凡。清代高熙在《茗壶说赠邵大亨君》称:“其掇壶,颈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晌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嘴注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出。气眼外小而内巨,如喇叭形,均无窒塞不通之弊。且贮佳茗,经年嗅味不变。此皆前人所未逮者”。
     顾景舟大师也认为“大亨壶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大亨壶在清代已被珍若拱璧,历来深受藏家珍爱,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

  唐国新得大亨残壶如怀揣至宝,直奔交往15年的“忘年之交”顾景舟家中。顾景舟只看了一眼便断定:真的。正当唐国新暗自庆幸,邵大亨的紫砂壶早成凤毛麟角,自己竟得了一件真迹时,顾景舟笑言:“我来配个盖吧!”
  要知道,在紫砂界流传一句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因为天然紫砂矿料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方解石、橄榄石、赤铁矿和长石,它的包裹物是胶泥。这些物质虽天然生成却组合无序,经摔打制成泥、做坯成型后,再以1180度左右的高温烧制成壶。

  此过程中,壶的色相会随着对紫砂泥料的每次调配有所不同,也会随着不同的窑温和烧法有所变化,再加上泥坯烧成后的收缩率也有所不同,所以紫砂壶才得以“万紫千红、方非一式、圆非一相”。而配盖又要根据原作品的品相、色相、赋意等加以调节,既要配出原作的泥、款、功,又要体现作品的形、神、气,绝不是捏几把砂土那么简单的事。

  1991年夏日的一个早晨,顾景舟打来电话,告知其大亨壶盖已配好。当唐国新赶到顾景舟家中,看盖心切的他赶紧拿起还用毛巾包裹着的“大亨壶”,掀盖一看,上有“景舟配盖大亨壶,时年七十有七”字样。唐国新顺势将壶盖与壶身合上,顿时为顾景舟精湛的紫砂技艺所折服。壶盖不仅浑然一体,而且形、神、气、泥、款、功都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把两代紫砂壶艺大师合作的经典之作,不仅是一把壶的传续和整合,更是两代壶艺大师智慧和工艺的精美结合。

  唐国新回忆说:“顾老自豪地说,‘除了我,谁也配不出大亨壶的丰韵、神彩、精细和豪迈,必先知其人,而后仿其壶,必先知其料,而后用其工,只有心灵和手艺的相通才能品出大亨成壶的心境,才能配出大亨作品的神韵’。顾老所表现出的激情,让我见识了他对紫砂赤子之心般的尊敬与热爱。”


the end
相关阅读
顾景舟与书画界泰斗刘海粟合作的双圈壶
紫砂名家仲从飞 年轻辈实力陶手
陈汉文直嘴圆腹壶,顾景舟带病为之配盖
最能体现顾景舟书法功力的陶刻作品:板桥提梁壶
失散的丰收酒具,成为顾景舟人生一大憾事
紫砂名家余健 中青辈花器高手
顾景舟为子冶石瓢壶配盖缘由
顾景舟制作的鹧鸪提梁壶为何取名“鹧鸪”?
紫砂名家胡海菲 中青辈实力陶手
紫砂名家丨施小马·一代方器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