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届无锡市国际友城交流会暨2021无锡国际友城产业对接大会在宜兴拉开帷幕。首次将大会放到宜兴举办,不仅是全面展现宜兴生态、文化、城市、产业的一次良机,更是宜兴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一次有力助攻。
迈向国际化 打造中心城
近年来,宜兴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全球眼光规划城市未来,从城市品质提升、人才引进、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破局,不断开拓宜兴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新境界。
宜兴紫砂
拓宽国际“朋友圈”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7000多年的制陶史,贯穿古今、源远流长,让小城宜兴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
16世纪初期,第一把紫砂壶伴随着中国的茶叶、丝绸,漂洋过海来到欧洲,登陆英国,一时无双、千金难求,成为欧洲贵族文化和英国红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博物馆,宜兴紫砂作为重要藏品予以展示。丰厚的中华文化内涵、传统的工艺美术思想、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宜兴紫砂在世界陶瓷文化史中独树一帜。
21世纪以来,紫砂为宜兴提供了对外文化交流、互动、合作、创新的环境与平台:从1998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十届的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不仅成为展示陶都文化的平台,更成为会聚五湖四海中外宾朋的盛会。尤其是2019年第十届陶文化节期间,宜兴还举办了首届世界壶艺大赛、宜兴国际陶瓷艺术展、日本常滑烧陶瓷展等活动,有效推动了陶瓷文化国际交流。
走出去,让宜兴紫砂名扬海外。近年来,宜兴组团多次赴海外,参加陶艺文化交流,让陶文化走出国门,讲好陶都故事。中国陶都——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暨陶艺展、紫器东来 美丽china——宜兴紫砂艺术家英国行、新西兰“吕门紫砂师徒作品展”、运河陶 丝路情——宜兴紫砂精品展(日本常滑站)、五环 五色——吕俊杰冬奥主题紫砂艺术瑞士洛桑展、《中葡建交四十周年》纪念邮票、中国艺术家与世界同行——维也纳联合国作品交流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紫砂因交流而繁荣。
如今,紫砂已成为宜兴对外交流、谋划发展的一张“金名片”,“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城市形象品牌愈加响亮。陶都的国际“朋友圈”在不断扩大。1993年,宜兴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后,便大力推进务实性对外交流与合作。从1994年开始,宜兴市先后与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市、韩国闻庆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威市、日本爱知县常滑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先后与加拿大惠特比市、美国桑福德市、芬兰拉彭兰塔市等建立了友好交流城市,为宜兴政治、经济、文化的对外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平台。
国际化产业
打开城市发展新局面
自2016年普睿司曼收购位于官林镇的申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后,普睿司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白明磊就与宜兴结下“不解之缘”。“我们与官林镇的合作相当愉快,一直秉承着真诚信任、共同理解、合作双赢的原则,真正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对投资商的重视。” “十三五”以来,宜兴市开放型经济工作紧扣“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型升级,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宜兴外资项目成果丰硕,累计引进超3000万美元的重大外资项目34个,引进超亿美元的特大型外资项目9个,比“十二五”期间多8个;累计引进健康旅游、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高端外资服务业项目20个,超目标任务10个;特别是连续引进了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环晟光伏、西门子燃气轮机部件等一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产业强市”夯实了坚实基础。 随着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宜兴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江苏江润铜业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铜导体线材研发、制造企业之一,去年6月和7月,江润铜业在我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开办的分公司相继成立;雅克科技全资控股韩国UP公司、LG化学,在前驱体材料、光刻胶等领域加快创新研发,成为全球半导体及显示器专用材料领域的重要供应商……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宜兴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项目53个,涉及18个国家(地区),年平均对外实际投资额约2000万美元。
为推动更大力度“走出去”,更高水平“引进来”,今年以来,宜兴积极落实上级有关“一带一路”建设决策部署,结合各自职能分工,着力做好投资合作、科技国际合作、丝路贸易等方面工作。宜兴市科技局等部门抢抓太湖湾科创带发展新机遇,积极发挥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宜兴)作用,以沿线国家(地区)为重点,开展环保产业、技术标准、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举办与东盟国家的环保产业多边研讨会、对接会等,推动绿色产业合作开放。宜兴海关积极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深入融合关检业务,简化企业通关手续,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实现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比全省平均水平缩短35%的目标,宜兴前两个月出口猛增33.9%。
国际化思维
发力打造国际化中心城
宜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发出了动员令,要聚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当下,宜兴愈加开放的发展步伐,不断拓宽着国际化视野,更好融入国际化发展,宜兴正从城市品质提升、区域交通、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破局。 日益开放的交通格局,提升着城市辐射力。“十三五”期间,围绕“一小时深度融入沪宁杭、半小时无缝对接苏锡常、十分钟快速进入公交网”总体目标,宜兴累计投入96.5亿元,推进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宜长高速、常宜高速等一批干线公路相继建成通车,盐泰锡常宜铁路和锡宜城际轨道S2线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各镇(街道、园区)的“四纵四横”交通网络。
国际化人才,激发城市蓬勃创新力。在今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宜兴太湖湾国际青年精英科创挑战赛中,共吸引1131个全球青年英才团队科创项目参赛,目前已有30个项目通过本届大赛,成功落地宜兴。目前,宜兴共引进海外留学人员1456名,持有效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籍专家70多名。为了让国际化人才留下来,宜兴从细节入手,持续提升服务,以更多温暖关怀换真心热爱。如成立宜兴市欧美同学会(宜兴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倾力为来宜双创的海归人员提供服务与帮助。为更好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宜兴还颁出留学归国人员优秀创新创业奖,谢乾等一批优秀典型受到表彰。
不断拓宽的国际化视野,提升着区域创新力、城市影响力。以国际科技合作为例,正逐渐实现从“人员交流和项目合作”向“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战略转变,形成较为完整的多元化合作格局。“将最顶尖的技术研发放到最优质的市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David Waite用这样一句话总结在宜设立新南威尔士大学宜兴环境技术转移中心的缘由。4年时间里,在David Waite院士团队的带领下,该中心不仅获推纳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信息管理系统管理,还设立了新南威尔士大学海外留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目前,该中心的7位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中,纪超和王凯两位博士还成了新宜兴人。
目前,宜兴共建有国际技术转移中心13家、省外国专家工作室9家,宜兴在研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0多项,主要涉及环保、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近5年立项省级及以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项,获省厅和科技部拨款资金共649万元。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