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小圆壶】
紫砂小圆壶,清乾隆,高6.6cm,口径4.1cm,足径3.3cm。
壶梨圆形,垂腹,环柄,弯流,圈足。圆盖凸起,上有宝珠钮。朱红色砂泥,肌理润泽。足内钤"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印章款。
此壶造型小巧,比例得当,小模大样,十分可爱,是皇室喝功夫茶的理想茶器。



【宜兴窑紫砂行有恒堂刻诗句圆壶】
紫砂行有恒堂刻诗句圆壶,清咸丰,高7.2cm,口径6.1cm,底径6.1cm。
壶身圆球式,直颈,平盖,曲流,圆柄。壶之盖、口结合紧密,严丝合缝。砂泥呈深紫色泥,光滑细腻。柄下镌刻"吉安"二字。壶腹刻行书四言诗:"挹彼甘泉,清泠注兹。先春露芽,一枪一旗。烹以兽炭,活火为宜。素瓯作配,斟斯酌斯。"落款"咸丰壬子冬行有恒堂主人制"。镌"定邸清赏"印章款。 "咸丰壬子"为清咸丰二年(1852年)。"行有恒堂"为清代皇亲载铨专用的堂名款,载铨主要活动在道光、咸丰时期,著有《行有恒堂集》。


【紫砂僧帽壶】
紫砂僧帽壶,清,高12.2cm,口径6.3cm,底径7.8cm。
此壶造型为僧帽式,腹部方中见圆,颈内收,盖、颈、底均呈六方形。盖隐于帽沿墙内,宝珠形钮。壶流置于腹与颈相连处,与口平齐。柄扁平弯曲,作如意状。紫红色砂泥,显得优雅静穆。
此紫砂僧帽壶是借鉴瓷器造型而来,较清代早期瓷质僧帽壶略为丰满,应为嘉靖、道光以后的制品。


【紫砂百果壶】
紫砂百果壶,清乾隆,高14cm,口径5cm,足径2.2cm。
壶身圆形,其上以雕塑的百果巧妙地组成流、柄、盖、足等。盖面、盖钮为倒置的香菇,
肩部贴塑花生、瓜子、云豆、枣、莲子等坚果,流为藕节,柄为菱角,近底处贴塑荔枝、
莲子、核桃、莲蓬等,其中核桃、莲蓬、慈姑三枚果实较大,构成三只足,底心装饰一小花形假托足
。整个壶身由十几种果实装饰,果实形态逼真,可见乾隆时期的紫砂艺匠在制作仿真花果方面的非凡功力。
百果壶也称花果壶,由清初名家陈鸣远开创,乾隆、嘉庆时期颇为流行。制作时,
要根据果实的颜色调制各种色调不同的砂泥,技术难度较大。民国初年曾批量生产,流传较多,
但产品的制作水平与此壶相差甚远。


【紫砂绶馥款龙首三足壶】
紫砂绶馥款龙首三足壶,清,高9.6cm,口径8cm,足径6.8cm。
壶唇口,圆腹,龙首流,伏螭鋬,圆底,三乳钉形足。圆盖,卧虎钮。盖边刻云头纹一周,
腹中部黑泥上印云雷纹一周。盖里钤"绶馥"长方印。壶外底凸印一龙纹印章,四周回纹边饰。
壶身之造型仿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流行式样,将平面线刻与浅浮雕相结合,流、鋬、
钮凸饰的动物与腹部云雷纹饰相呼应,古朴典雅。
盖里所钤"绶馥"印应为陈绶馥之印。陈绶馥为清乾隆、嘉庆时期宜兴的紫砂名家,工造茗壶,制作精工。


【锡套紫砂里方斗杯】
锡套紫砂里方斗杯,清道光,高2.7cm,口径5.8×5.8cm,底径3×3cm。
此杯外体为锡质,方斗形,白玉柄,内里为江苏宜兴紫砂挂蓝釉。锡套上刻有"愿持此斗浥酒浆,
黄姑织女同飞觞"诗句及"戊子蒲夏石梅作"款。"戊子"为清道光八年(1828年),
"石梅"即清代著名的锡器制作者朱坚。
此杯风格素雅,造型小巧而不失庄重,颇具古风,为朱石梅的代表性作品。


【宜兴窑紫砂桃式砚滴】
宜兴窑紫砂桃式砚滴,清雍正,直径7.2cm,口径1.3cm。
砚滴为连枝带叶桃实式,以黄白砂泥为胎。顶端进水孔有粉红色小桃花覆盖,茎端为出水孔。口与盖作卡口,将盖稍做旋转便会牢牢卡住,即使晃动和倒悬也不致脱落。砚滴表面于黄白之上点染褐红色斑点,周围浸染一片浅粉色,好似熟透了的鲜桃。
清雍正时期的御用文玩中不少是宜兴制作的紫砂器,如此精美的紫砂砚滴却并不多见。

【宜兴窑紫砂梅花鹿】
宜兴窑紫砂梅花鹿,清乾隆,高12.8cm,长13.8cm。
一只小鹿睁大眼睛机警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姜黄色砂泥制成。鹿的毛色暗黄,
通体布满白色梅花斑。双眼及四蹄皆为黑色,神情警觉,聪明可爱。鹿与 "禄"同音,
寓意高官厚禄,因此明清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品的装饰。
此紫砂小鹿形态逼真,做工精致,代表了宜兴窑制作皇室御用文玩的高超水平。

【宜兴窑紫砂花口花盆】
宜兴窑紫砂花口花盆,清,高37.5cm,口径57.5cm,底径34cm。
盆花口,颈、腹、圈足随形,凸凹有致,如同花瓣。颈部外撇呈喇叭状。
底中心有一出水孔。深栗色砂泥,泥质细腻,包浆光润。
此盆造型硕大,丝毫没有歪塌变形,十分难得。


【宜兴窑紫砂荷莲寿字壶】
紫砂荷莲寿字壶,清乾隆,高10.5cm,口径7.3cm,足径7.5cm。
壶圆腹,耳形柄,短直流,浅圈足。通体凸雕装饰,盖钮为花之蕊形,盖面饰梅花,
肩部有一周如意云头纹,腹中部环绕细竹纹,将纹饰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半部有20个篆书"寿"字,其字体各异,下半部凸雕池塘荷莲纹。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壶是特为乾隆皇帝庆寿而向宜兴定制的紫砂茗壶,吉祥喜庆的纹饰设计不落俗套
,娴熟精练的浅浮雕技法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造型大气端庄,款识的书写更具有官窑瓷器的特点。



【宜兴窑匋斋款紫砂扁壶】
宜兴窑匋斋款紫砂扁壶,清宣统,高6cm,口径5.3cm,底径9.4cm。
壶扁罐形,平口,腹上收下敛,小直流,环柄,平底。平盖陷于壶身,圆柱形钮。
盖内刻篆书"匋斋"、"宝华庵制"印章款,壶底钤篆书"宣统元年月正元日"款。
深姜黄色砂泥。造型新颖独特。
"匋斋"指端方(1861-1911年),号匋斋,堂号"宝华庵"。清末湖广总督,金石学家。
一生嗜好金石书画,对紫砂器尤其喜爱。根据端方的生卒年可断定凡带有"匋斋"、"宝华庵"
款的紫砂壶的制作时间上限不早于光绪元年(1875年),下限不晚于宣统三年(1911年)。


【宜兴窑紫砂金漆云蝠砚】
宜兴窑紫砂金漆云蝠砚,清雍正,高2.6cm,直径21.6cm。
砚扁饼形。砚面突起形成砚堂,外环水渠为砚池,设计巧妙,造型简洁。
砂泥呈深栗色,沉稳古雅。胎体致密滑润。口沿和外壁堆塑彩绘缠枝灵芝纹,
描金彩朵云、寿字、飞蝠等纹饰,十分精致。砚底部内凹,满髹黑漆,乌黑莹亮。
此砚精工细作,采用雍正时创制的砂泥堆绘技法,具有宫廷御用砚品高雅富丽的特征
。故宫博物院旧藏雍正皇帝御用紫砂砚仅此一件,原藏于清宫懋勤殿。


【宜兴窑紫砂小圆壶】
宜兴窑紫砂小圆壶,清嘉庆,高5.2cm,口径3.4cm,足径2.7cm。
壶直口,垂腹,浅圈足。环柄、弯流均高于壶口。盖面凸起,上饰宝珠钮。足内钤"嘉庆年制"楷书款。
此壶造型小巧精致,紫红色砂泥,质地细腻光润。款识的布局、书体与当时的官窑瓷器一致,为宫廷御用紫砂小壶的代表作品。





【宜兴窑紫砂御题澄泥套砚】
宜兴窑紫砂御题澄泥套砚,清乾隆,盒高9cm,长48cm,宽45.3cm。
据题铭落款"乙未"可知,此套砚制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时期成套的仿古御用砚一部分出自宫廷造办处砚作,一部分交苏州按宫廷样式承做。这套御用紫砂澄泥砚的制作是交苏州按宫廷样式承做后再由宫廷造办处刻字人专门题刻砚名和乾隆御铭。
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档案记载,澄泥砚加进宜兴紫砂的原料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成为乾隆帝的朱批御用砚。


【宜兴窑紫砂泥绘烹茶图六方茶壶】
宜兴窑紫砂泥绘烹茶图六方茶壶,清乾隆,通高16.5cm,口径4cm,足径4.3cm。
壶呈六方形,小口出唇边,一侧置弯流,另一侧置曲柄。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
壶腹两面有委角长圆形开光,一面开光内印刻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
诗云:"溪烟山雨相空蒙,生衣独坐杨柳风。竹炉茗碗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
松风泻处生鱼眼,中冷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堤转。"另一面开光内泥绘烹茶图。
紫砂壶胎呈黄色,胎质细腻,制作工整,当为皇帝御用。



【宜兴窑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宜兴窑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清乾隆,高11.2cm,口径8cm,足径8cm。
壶瓜棱形,曲柄,短弯流,瓜形盖,宝珠钮,圈足。紫砂内胎,盖及腹部绘绿地描金粉彩莲花、
蝙蝠、杂宝纹,通体以金彩为主,其间点缀红、黄、蓝等色,设色艳丽,富丽堂皇。
圈足内为紫砂地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壶是先在宜兴烧内胎,进呈宫廷后由造办处再加工,
工序为描金、彩画、书款。经如此过程,这件作品才算完成。
瓷器装饰发展到乾隆时期出现奢靡绮丽的风气,宫廷紫砂器也深受影响,紫砂胎加彩极为盛行。
此壶藏有一对,原存放于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内,是乾隆皇帝喜爱的御用紫砂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