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紫砂壶,也就真正讲到了本书所讲的内容。紫砂壶是明清时期江苏宜兴地区所产的一种陶质茶具。特殊的结构使其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成为饮茶最佳的器具。紫砂壶的发明始于明,兴于清,其后不断发展至今。紫砂壶的种类因使用者的不同,也显现不同的风格:宫廷的华丽、民间的粗朴、文人的雅致。
众多的工艺美术品,紫砂壶与文人的缘分可以说是比较深的,一则可能是因为饮茶是文人众多雅事中的一桩,另则紫砂壶的特质与文人的气质和追求、与文人的审美和理想相合。总之,从紫砂兴起之时,文人与紫砂壶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之著书立文,为之吟文赋诗,参与其中的设计创作。有了文人,紫砂具有了更高的艺术品位,承载更多精神的寄托,蕴含更多的文化沉淀。
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文人参与。既有陈曼生、梅调鼎这些直接投身其中的,也有问震亨、陈继儒、任伯年、吴昌硕等以不同方式,或者书画,或者诗文,间接参与把玩。文人的加入,如同一股潜在的力量在左右着紫砂的发展,也推动了紫砂的发展。
在创作上,有了文人的参与,他们不断地强化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和创新意识,使历代的紫砂涌现新的风格走向,他们不断地强调并融合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各门类艺术,使得紫砂壶形成了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紫砂艺术。
在审美上,文人的加入使紫砂壶成为了艺术品,而非简单的饮茶器具,成为介于艺术与实用之间、但更偏向于艺术追求的纯粹精神产物。
文人与紫砂,紫砂与文人之间形成了相得益彰的景象。文人爱紫砂、玩紫砂、论紫砂,不仅古代如此,现在更是如此,现在文人玩紫砂,大概大濛就是最好的代表了。
想到大濛,总会让人会心一笑。既是良师,也是益友,传道授业总是那么轻松,随和,平淡当中频见神奇,谈笑之于不乏智慧,经意不经意间,已施教,已受教。
不由,又想到了在我不断地追问紫砂壶艺时,大濛所说:我喜欢紫砂壶,它的美丽就像天边的一朵云。于紫砂壶的痴爱,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在王大濛时而严肃,时而开怀,时而感慨,时而认真,时而狡黠,时而担忧的谈论中,已是一览无余。
———本文摘自王大濛《文人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