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都是为了茶而服务的,所以我们在挑选茶器时,应以茶为中心,因茶选壶,根据每一款茶的特点来挑选紫砂壶。
△戴文涛 禅译文创总经理 阅山堂品牌创始人
岩茶属于乌龙茶,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乌龙茶的话,那就是"香"。所以在冲泡岩茶这类高香型茶叶时,需要找寻一款能最大限度保留或者发扬岩茶"香"的紫砂壶来与之匹配。
可"聚香"、"留香"的紫砂壶,其泥料应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玻化度。气孔越小的泥料,其透气性也越小,但只有适中的透气性,才能更好的保住与优化岩茶的"香",更避免茶汤过于苦涩。
在几大泥料当中,朱泥的结晶度是最高的,玻化度相对于其它泥料也较高,气孔结构较小,但又保留的一定的透气性,让茶汤与外界空气交流。
戴老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是以朱泥壶、紫泥壶以及瓷制盖碗,来闷泡同一款岩茶,用时三分钟。
「盖碗」透气性最小,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浸出的特别厉害,导致茶汤十分苦涩。
「紫泥壶」气孔结构较大,在闷泡过后,近30%的茶香已被夺走。
「朱泥壶」小结构气孔,在锁住茶香的同时,又留以了一定的透气性,避免茶汤过于苦涩,既将香气保留住了,茶汤又特别柔和,在三者中表现最佳。
气孔结构:瓷盖碗<朱泥壶<紫泥壶
透气性:瓷盖碗<朱泥壶<紫泥壶
茶汤综合表现:瓷盖碗<紫泥壶<朱泥壶
朱泥泥料特别娇嫩,多用来做小品壶。小品壶体量小,冲泡时基本上是将水注满的,壶内没有多余的空间让茶香挥发,香气也会保存的比较好。
戴老师推荐的这把朱泥小品壶,扁灯造型形似宫灯,清新雅致,造型敦厚朴实,饱满圆润,是一款极富艺术魅力的光素器作品。
这把壶的作者是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徐萍,她自幼成长于陶艺世家,天资聪颖,擅长壶艺小品创作,并对泥料调配有独到经验。近年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壶艺展中获奖,受到广大紫砂壶收藏者喜爱。
细细品味这把扁灯壶,它的式样高雅端庄,饮用时捧在手中玩赏,尽显主人的品味,壶身毫无任何华丽的装饰,更显示其清新雅致之感。
剑流嘴短而精妙,自壶腹延展而出,弧度自然优雅,出水流畅,力度饱满稳定,起落间收放自如,断水极为干脆。
这把壶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我国古老的调砂技艺,在炼制泥料时将粗颗粒的朱泥调入其中,凹凸的触感胜似"梨皮",细腻中彰显粗犷,古拙气质突出,以精致的质感征服双手。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