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要喝新力,因为酒厂在宜兴……”曾几何时,这句歌词唱到了宜兴人的心坎里。多年前,新力啤酒就已走进各大超市、酒店,成为宜兴的招牌之一。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最近几年新力啤酒的产销量逐年下降,新力啤酒面临被“洗牌”的命运。去年10月,周孟中等人出资1.2亿元收购了新力啤酒公司,打算重整宜兴酒业雄风,把新力这个品牌重新树到啤酒市场上去。
新力啤酒有30年的历史,是宜兴目前唯一的一家规模酒厂。但是,周孟中接手前,新力啤酒的年产量为2800吨,年销售为2400吨,这是一个尴尬的数字。因为,宜兴地区每年的啤酒销量是5万吨,其中雪花啤酒的销量就占到了一半,天目湖啤酒的销量也有1.25万吨之多。要在短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越雪花、天目湖等品牌,并不现实。因此,周孟中制定了一个三年计划:2012年啤酒产销量2万吨,此后每年实现2万吨的增幅,到2014年达到6万吨的产销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接手新力后,周孟中首先考虑的是彻底重组。当时新力啤酒公司还在陆陆续续地生产,库存啤酒有100多吨。这些库存虽然可以灌装17万瓶啤酒,但由于口感不佳,周孟中决定全部销毁。去年12月,在市质监部门的监督下,新力啤酒公司将这100多吨啤酒全部倾倒到废弃处理池,以破釜沉舟的气势开始了重组之路。随后,周孟中着手招揽人才。他四处奔波,组建他的啤酒“内阁”。于是,原天目湖公司的生产总管、国家注册酿造师管华勇,原雪花啤酒公司销售经理孟均华,原天目湖公司的设备主管刘志中纷纷加盟新力。周孟中还网罗了一批生产、销售方面的大学生。从此,他的“内阁”成员不再是以前的“土八路”,而是真正拥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经验的精英。
人才队伍组建完成后,周孟中又开始了装备升级。原来,新力啤酒公司有1条10万吨啤酒糖化生产线,2条啤酒灌装线,灌装能力分别为1万瓶/小时和2.4万瓶/小时。周孟中投入1500万元,对灌装线进行升级,使其产能分别突破1.2万瓶/小时和2.6万瓶/小时;对糖化系统的配件进行全面更换,提升其生产能力达到7.5批次/天,降低了生产能源消耗;对动力辅助设施进行了维修,确保旺季200吨/天的动力供给。周孟中还对啤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了改良,对啤酒酿造水源进行了保护,使新力啤酒的口感更好了。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新力啤酒公司“起死回生”。今年5月份,新力啤酒的销量就达到了1600吨,6月份的销量更有望突破3000吨。现在,周孟中和不少酒店进行了深度合作。他相信,新力啤酒“梅开二度”绝不是梦想。假以时日,新力一定会和雪花、天目湖一起并驾齐驱,角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