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婷——【锦云】谭泉海大师陶刻

    运用原矿紫泥作胎,泥色醇和尔雅,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壶身圆中有方,圆滑不失筋骨。圈足设计,聚拢全壶的气韵。压盖平整光滑,鼓盖饱满丰盈,桥形钮四方四正,棱角圆润,透着浓浓的古韵。弯流壶嘴方中有圆,气质沉稳且美妙。圈把方圆结合,工整不失平滑。壶身由谭泉海大师铭。正面陶刻“七椀风生怀陆羽 群贤兴至谈茶经”;反面刻绘山水人家。

    07/27
  • 中青年陶刻名家——厉上清【权方壶】

    《权方》壶,为厉上清老师的又一力作!壶体四方,宽和大气,嵌盖方形桥钮,工艺精湛,气密性佳。壶流四方,壶柄方圆结合,整器刚柔并济,很有力度之美。

    07/27
  • 中青年佼佼者——袁小强【全手梅花周盘】

    老师制作的这款梅花周盘,圆润而不失刚劲,色泽古朴形式典雅。此壶为经典造型,经得起长久的玩味与审视。 由盖钮到壶身,均分为六瓣梅花式,筋纹工整而匀称,转折线角清晰明确,气韵贯通,流、把上的阴线流利明快,形成横向衔接,与壶身的直向性相对应,寓变化之妙于其中。三弯流,圆润把手,弯曲成方,与圆桶壶身相接自然。

    07/27
  • 国大师顾绍培女儿顾婷《北瓜提梁》

    顾婷,女,1976年生于陶都宜兴,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2年高工,首届“景舟杯”银奖得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小女,嫡系传人,家学渊源,自幼爱好陶艺创作。擅长全手工传统技法,尤其能熟练掌握历代名家经典器形。顾婷老师这把《北瓜提梁》壶,采用了原矿紫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500cc,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形成瓜的造型,在瓜上部被壶颈遮挡住,并且饰以纹饰,盛行的装饰纹样蔓延,给人一种意犹未尽、欲说还休的感觉。三弯流的壶嘴,出水顺畅。瓜蔓细而长,壶盖微微鼓起,深深嵌入壶体,以瓜蒂为壶钮,提梁上方瓜藤蔓延,似

    07/26
  •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顾婷《锦云(谭泉海铭)》

    顾婷,女,1976年生于陶都宜兴,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2012年高工,首届“景舟杯”银奖得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小女,嫡系传人,家学渊源,自幼爱好陶艺创作。擅长全手工传统技法,尤其能熟练掌握历代名家经典器形。

    07/25
  • 明代惠孟臣传人惠祥云老朱泥

    惠祥云, 1968年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07/25
  • 实力派陶手袁小强《宝菱》

    袁小强,1973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2017年国工,中青辈优秀实力派陶艺家,宜兴紫砂陶优秀承传人。兄长为2013年高工袁国强老师,曾受到何道洪大师亲力指点。198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拜丁亚平为师。1997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并得到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指点。

    07/25
  • 省大师顾婷《北瓜提梁》

    顾婷,女,1976年生于陶都宜兴,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2年高工,首届“景舟杯”银奖得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小女,嫡系传人,家学渊源,自幼爱好陶艺创作。擅长全手工传统技法,尤其能熟练掌握历代名家经典器形。顾婷老师这把《北瓜提梁》壶,采用了原矿紫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500cc,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形成瓜的造型,在瓜上部被壶颈遮挡住,并且饰以纹饰,盛行的装饰纹样蔓延,给人一种意犹未尽、欲说还休的感觉。

    07/25
  • 国大师曹婉芬《逸仙》壶

    曹婉芬,女,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师承先辈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善制花器,作品秀丽大度,文气飘逸是她的艺术追求。 川埠小煤窑红泥调段砂所制,泥料极其考究,橙中略见红光,质地温润细腻,色泽神秘奥妙,尊贵典雅。壶盖高隆,壶钮为仿生枝节,乍看可比高扬的龙头,威武傲气,二弯流壶嘴线条曼妙柔和,壶颈部位的浮雕精工细琢,惟妙惟肖,细节之处刻画精确到位,如仙人飘逸

    07/25
  • 国大师徐汉棠《大石瓢》

    徐汉棠,1932年出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7年 第四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师从顾景舟学艺,1955年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1960年3月随同师父顾景舟一起进紫砂研究所专事设计和创新,1975年进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深造,198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任总工艺师、紫砂研究所所长。 徐汉棠大师多款石瓢已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大石瓢》乃传统造型,壶身及盖钮呈三角形,壶式饱厚,盖钮则轻巧巧拱起如桥状。

    07/24
  • “王派壶艺”传人王石耕《双线扁灯》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王氏紫砂世家,研高、江苏省名人、现代紫砂界“实力派代表”。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擅长筋纹器、方器,“王派壶艺”传人,惜于2014年去世。 运用原一厂老黑料作胎,泥料珍贵,使用经久光润如玉,越发乌黑发亮,恰似用黑色玉石雕刻成,光润可人。造型作扁灯式,壶身光素低矮。壶流自壶腹向上胥出,配以小巧秀丽的圈把,显得柔美丰腴。压盖造型,壶盖覆压在壶口之上,边缘有圆线与壶口相呼应。

    07/24
  • 国大师周桂珍作品《三足龙环》

    周桂珍,女,1943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在紫砂名人王寅春门下习艺,学习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和知识。1961年,得“紫砂泰斗”顾景舟的悉心指导。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周桂珍老师的这把《三足龙环》壶,壶容量为300cc,采用泥料为原一厂老黑料,此壶色泽沉重,深沉内敛,嵌盖气密性佳,壶嘴镶嵌龙头,壶嘴直流,出水流畅,壶把有龙头环绕,壶柄敦厚,端握适手,三足鼎立,平添

    07/24
  • 汪寅仙壶艺传人姚志源《上梅桩》

    姚志源, 号山头上人,1971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2013年高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壶制作技艺传承人,随母亲国大师汪寅仙学艺,陶刻师承国大师谭泉海。作品以光货入手,更擅长花货及雕塑。

    07/22
  • 中青辈实力派陶艺家袁小强《宝菱》

    袁小强,男,1973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2017年国工,中青辈优秀实力派陶艺家,宜兴紫砂陶优秀承传人。兄长为2013年高工袁国强老师,曾受到何道洪大师亲力指点。198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拜丁亚平为师。1997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并得到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指点。 运用原矿老紫泥作胎,泥料珍贵,包浆极美,有着历经岁月的温润感。以菱花为创作要素,整壶块面分布均匀得当,阴阳相间,纹路清晰。壶盖的菱花形装饰与壶身菱形形状的线条相互呼应,壶的圈足与身筒也是通过线条在形状上相互呼应。

    07/20
  •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顾婷《莲贡圆(沈汉生铭)》

    顾婷,女,1976年生于陶都宜兴,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2012年高工,首届“景舟杯”银奖得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小女,嫡系传人,家学渊源,自幼爱好陶艺创作。擅长全手工传统技法,尤其能熟练掌握历代名家经典器形。

    07/19
  • 王派壶艺传人-王石耕【双线扁灯】典藏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王氏紫砂世家,研高、江苏省名人、现代紫砂界“实力派代表”。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擅长筋纹器、方器,“王派壶艺”传人,惜于2014年去世。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