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工储亦斌《一叶知秋》

    储亦斌,1966年生于陶都宜兴陶瓷世家,2016年高工,绝对的实力派花器名家,1982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国大师吕尧臣学艺,得到其言传身教。为其制壶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得到花器大师蒋蓉的悉心指导,得以真传;作品主要以全手花器见长,所制花货精雕细琢,工艺细腻逼真,近年来得到众多壶友热捧。采用了原矿紫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520cc,此壶以秋华饱满的果实为器型,喻展秋风而过,万物秋黄饱满丰收,壶身与壶盖两者融为一体,落叶细节妆点,枝干为壶钮,壶盖上瓢虫装饰,更有田园风趣。

    08/07
  • 老壶!研高~鲍正兰『龙头如意』

    鲍正兰,1953年生于宜兴,2012年研高。1972年宜兴紫砂工艺厂,学习紫砂成型制作,先后随国大师吕尧臣、高工李碧芳学习紫砂制作技艺。在三十多年的紫砂制作生涯中曾先后有几十个产品问世,所制作品受海内外紫砂爱好者的喜爱。

    08/07
  • 施小马徒弟鲍廷博《犀皮方簏壶》

    鲍廷博,号白宕人、鹤庐、大鹤、壶隐,1972年生于江苏宜兴紫砂世家,2007年国工,198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父鲍仲梅学艺;1991年随舅舅施小马学习制作紫砂方器,后又随岳母汪寅仙学习制作紫砂花器,技艺得以全面提高。所制茗壶,色泽对比鲜明,纹样优雅细腻,深受藏家们的喜爱。作品千变万化,为别人所不能为,每作新品必有前人所无的新构思。装饰手法新颖,勇於创新,不拘束於传统,其妻为汪寅仙大师爱女姚志泉。作品屡获殊荣,在海内外具有极高声誉。 运用原一厂老紫泥作胎,泥料珍贵,使用经久光润如玉。采用绞泥工艺难度

    08/07
  • 国大师张红华《宝鼎壶》

    张红华,1944年生于宜兴, 2005年研高,2016年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师承著名艺人王寅春、紫砂泰斗顾景舟,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学艺,得顾景舟大师长期悉心指导、提携,接受了最高层面的制陶技艺和构思理念的艺术薰陶,融各派精华,自成一格,造形多变,从业紫砂事业50载,前后制造新品100余件套。原矿黄龙山降坡泥制成,老味十足、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经泡养后更是老味横生。原矿黄龙山降坡泥制成,老味十足。

    08/07
  • 实力派制壶大家鲍仲梅之子鲍廷博《犀皮方簏壶》

    鲍廷博,号白宕人、鹤庐、大鹤、壶隐,1972年生于江苏宜兴紫砂世家,2007年国工,198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父鲍仲梅学艺;1991年随舅舅施小马学习制作紫砂方器,后又随岳母汪寅仙学习制作紫砂花器,技艺得以全面提高。所制茗壶,色泽对比鲜明,纹样优雅细腻,深受藏家们的喜爱。作品千变万化,为别人所不能为,每作新品必有前人所无的新构思。装饰手法新颖,勇於创新,不拘束於传统,其妻为汪寅仙大师爱女姚志泉。作品屡获殊荣,在海内外具有极高声誉。

    08/07
  • 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惠祥云《致爱》

    惠祥云,男,1968年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此器采用优质底槽清精致而成,泥质纯正,色泽稳重。壶身扁圆微鼓,上收至壶肩,下收至圈底,沉稳内敛。网球孔有筋纹装饰,短弯流、耳形把均以藤枝随形捏制而成,力度适中,立体感强。

    08/07
  • 王寅春传人王石耕《九件高菊茶具》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民国七大艺人之一代宗师王寅春爱子。石耕子承父业,在王寅春老人的严格要求下,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继承衣钵,成为“王派壶艺”的嫡传。该茶具由一把壶、四只茶杯、四盏碟子组成,此壶用深紫砂泥制作,似檀木色,造型以十八瓣菊花构成,并变化成反面菊花瓣,筋纹深浅过渡自然,纹理清晰,口盖准缝通转。三弯嘴形优雅大方,扁平圈把上置飞扣。盖钮亦饰十八瓣造型,一丝不苟,气宇轩昂,雍容大度。整器纹理清晰、过渡自如,点、线、面严谨和谐。在紫砂界筋瓤货工艺要求极高,这“希菊茶具”以王氏经典筋纹手法制成,在王

    08/07
  • 实力派大师—吴群祥【紫气东来】

    吴群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从艺几十载,师承吕尧臣、顾景舟,后因天资聪颖、极具悟性,且深得顾景舟大师赏识,得以入室拜师,并得其真传!此器为吴群祥2000年设计制作,运用原矿七彩段泥,质坚而温润,古味浓厚,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周锋先生泥绘装饰(以泥绘、卡金丝最著名),正面泥绘柳宗元(唐)的一首诗《江雪》反面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意境表现出来,寂静、寒凉、清冷、孤独……

    08/07
  • 一代方器巨匠施小马《四方牛盖》

    施小马, 1954年生于宜兴,2003年高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实力派大师人物,被誉为“紫砂四小龙”之一(另有陈国良、季益顺、江建翔),其父为施福生(紫砂工艺厂建厂元老之一,制壶名艺人),1971年进紫砂工艺厂随陈福渊学习,擅制方器是一代方器高手,荣获“中国紫砂名人”称号。

    08/02
  • 研高王石耕《石耕得清壶》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王氏紫砂世家,,研究员级高艺工艺师、江苏省名人、现代紫砂界“实力派代表”。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王派壶艺”传人,惜于2014年去世。此壶采用了原矿底槽清制作而成,壶容量为380cc,此壶呈四方状,壶身周正,棱线清晰,切面干净,口盖与壶口边缘吻合一致,壶钮、壶盖皆为方形,与壶身呈阶梯状,层层推进,视觉效果好;三弯流与方耳形把均以四条棱线装饰成方形,与壶身相应。

    08/02
  • 紫砂四小龙之一施小马《四方牛盖》

    施小马,男,1954年生于宜兴,2003年高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实力派大师人物,被誉为“紫砂四小龙”之一(另有陈国良、季益顺、江建翔),其父为施福生(紫砂工艺厂建厂元老之一,制壶名艺人),1971年进紫砂工艺厂随陈福渊学习,擅制方器是一代方器高手,荣获“中国紫砂名人”称号。

    08/02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精品老壶《呈祥》

    徐秀棠,1937年出生于宜兴(徐汉棠胞弟),2008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3年 第三届)、中国陶瓷工艺大师(2003年 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54年拜紫砂陶刻著名老艺人任淦庭为师学习紫砂陶刻,作品多次获奖,被各大博物馆收藏。

    08/02
  • 实力派国工鲍廷博《犀皮方簏壶》

    鲍廷博,号白宕人、鹤庐、大鹤、壶隐,1972年生于江苏宜兴紫砂世家,2007年国工,198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父鲍仲梅学艺;1991年随舅舅施小马学习制作紫砂方器,后又随岳母汪寅仙学习制作紫砂花器,技艺得以全面提高。所制茗壶,色泽对比鲜明,纹样优雅细腻,深受藏家们的喜爱。作品千变万化,为别人所不能为,每作新品必有前人所无的新构思。装饰手法新颖,勇於创新,不拘束於传统,其妻为汪寅仙大师爱女姚志泉。作品屡获殊荣,在海内外具有极高声誉。

    08/02
  • 方货专家、周定华【双线四方】

    周定华,1953年生于江苏宜兴,实力派名家,先后随陈福渊、高丽君、顾绍培及周尊严学艺,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工作,后进厂研究所从事新品创作。1983年始制茗壶便非同凡响,其作品不与他人同俦,造型不圆不方,亦圆亦方,轻盈而又不失朴厚,专擅方器,人称“方货”专家。

    08/02
  • 省大师庄玉林《升方》

    庄玉林,男,1965年生于陶都宜兴,2012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得意门生之一,198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所制作品工艺严谨,一丝不苟,并以方器见长。该壶选用原矿紫泥制成,壶体为斗方形,上窄下宽,显得稳重敦厚。壶流、壶把、壶盖俱为方形,壶把曲折成角,整器造形线条方折,刚劲有力而又不失流畅。壶身正面刻“饮和”,侧书“溪南蜀人”,反面刻绘瓦当图文,并书“仿秦时期瓦当艺术”“蜀人”。

    07/30
  • 强强联合!毛国强、束凤英【井栏】

    束凤英,女,1940年生于宜兴,研高、省大师,束六度之女,束旦生胞姐,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老艺人裴石民、顾景舟学艺。擅长制作各种光货、花塑器。1987年《翻盖柿子壶》选定在中南海紫光阁陈设;惜于2015年3月21日去世。

    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