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正中-南瓜提梁(孤品)

    张正中,又名张振中,男,1964年生于江苏省宜兴,2009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学院派实力陶艺家。作品以其感性创造在理性紫砂世界中独树一帜,并被誉为学院派传统融合的典范,获中国紫砂优秀青年陶艺家称号。

    06/21
  • 龙德堂范泽锋《光照大千》

    范泽锋,又名哲丰,字文成,1976年生于陶艺世家,2018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首届“景舟杯”金奖得主、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师从省大师范伟群、高工张庆臣、国大师鲍志强。1993年于江苏省丁蜀职业学校紫砂工艺专业班学习毕业。作品以光素精雕艺术见长,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屡获大奖。

    06/20
  • “梅王”沈汉生【鸿运当头】典藏

    沈汉生,字石羽,1946年生,2005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 第五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1959年进厂,师从范泽林、谈尧坤;1960年跟著名陶刻大师任淦庭学艺,专功金石陶刻,铁笔传神,刀法精妙,作品多次获奖,收藏价值极高。

    06/20
  • 紫砂壶名家·高海庚作品《双龙提梁》

    高海庚(1939-1985年),祖籍宜兴丁山小桥南制陶世家。1955年跟随顾景舟学艺,初露才华,深得其师器重,是顾老的得意门生。1960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修造型设计,使他学到许多新的造型观念和新的工艺理论知识,同时结识众多专家和艺术界的名流,对其一生的陶瓷艺术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于1985年12月12日病逝。

    06/20
  • 藏泥翁惠祥云《松鼠葡萄》

    惠祥云,男,1968年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06/20
  • 实力派、顾云峰【纳福(张勇铭)】精品

    顾云峰,1976年生于江苏宜兴,2018年破格高工、2015年首届“景舟杯”大赛金奖得主、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第五届“十佳青年陶艺家”。1992年进紫砂工艺厂,学习紫砂雕塑和造型艺术,进修于南京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师承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丁洪顺、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建翔,作品多以花器见长,有“南瓜王子”之美誉。

    06/20
  • 研高沈汉生《鸿运当头》

    沈汉生大师被称为“梅王”,皆因其善刻梅花,他的梅花疏影横斜、不媚不谄,清气满乾坤。梅花以红泥涂色点饰,盖与身满刻红梅,观壶如有暗香浮动,正是“清韵”流长……

    06/20
  • 国大师汪寅仙《红玉壶(姚志源刻)》

    汪寅仙,女,1943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3年 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师从著名老艺人吴云根学习制壶技艺,后随朱可心学习研究紫砂素塑器造型设计,抽象与自然写实相结合是她的壶艺风格,擅长制花货。于2018年2月28日因病逝世,享年75岁。汪寅仙大师2018年驾鹤西去,一代花器大师的陨落令人扼腕叹息。此款《红玉》壶,是汪寅仙大师辛未年(2003年)制作的精品,其子姚志源陶刻装饰。红玉壶原矿小红泥制成,色泽红纯,造型珠圆玉润,形似滴落的水珠,壶身饱满

    06/20
  • 紫砂四小龙陈国良《梅桩》

    陈国良《梅桩壶》是其1990年製作的精品,细节刻画十分到位,製作过程中运用了贴花、雕塑多种工艺手法,细节精细入微。壶身为一截梅桩,仿生树木枝干的纹理、褶皱、瘢痕栩栩如生。

    06/18
  • 实力高工·王秀局作品《紫印》

    王秀局,1976年生于宜兴,2018年高工,2015年首届“景舟杯”大赛金奖得主,2015年全手工大赛一等奖得主,师从省大师邵顺生,擅长方器制作,对圆器、素器、筋纹器制作也有一定研究。所制作品逐步提高,加之对生活、对美术的理解,逐步形成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简洁典雅,形神兼备、线条舒展流畅,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功底扎实,选料精细,以严谨的制壶风格,朴实的为人深受壶友喜爱。

    06/18
  • “十二紫砂之星”郑剑锋《瓢虫瓜趣》

    郑剑锋,197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2015年高工、十佳青年陶艺家,1992年进紫砂工艺厂,师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季益顺,同时,又得高丽君老师的指教,现为季益顺壶艺流派的优秀传人,当选为“十二紫砂之星”。

    06/18
  • 中青辈实力派袁小强《全手梅花周盘》

    袁小强,男,1973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2017年国工,中青辈优秀实力派陶艺家,宜兴紫砂陶优秀承传人。兄长为2013年高工袁国强老师,曾受到何道洪大师亲力指点。198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拜丁亚平为师。1997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并得到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指点。

    06/17
  • 名家姚志泉作品《双色柿子》

    姚志泉,女,1973年生于宜兴,2008年国工,幼年受到母亲汪寅仙的薰陶而酷爱紫砂。1990年高中毕业进入紫砂厂随母亲学习制壶技艺,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初悟制作砂器之技巧,对传统技法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1992年又赴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造型设计等课程,学成后回厂,随母亲从事设计创作。作品从光货入手,以花货为主,工艺制作精细又具个人特色。作品曾多次刊载于港台书籍杂志。

    06/17
  • 七老艺人任淦庭弟子鲍仲梅《如意壶》

    鲍仲梅,1944年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00年 第三届),先后师从七老艺人任淦庭、工笔花鸟画大师俞继高先生为师。擅长错金银工艺,将金、银丝(片)镶嵌于紫砂器上,采用雕、镂、刻、塑、堆、填等多种手法,或再施以珠宝玉石等材质,赋茗壶以异彩奇珍,别具一格。与其妻施秀春合作,创制以银丝镶嵌的紫砂壶,为紫砂陶艺开创了新的装饰技法。此器采用嵌银丝工艺,精选原矿老红泥作胎,观之柔美动人,摩挲起来更是如触凝脂,予人沉静淡雅之感。壶身上敛下丰,提捏起来轻盈可手。弯流挺出,与壶身形成优美的夹角,飞把壶柄同样外延

    06/17
  • 徐汉棠弟子潘小忠《一品清莲》

    潘小忠,1968年生于宜兴,2017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2015年首届“景舟杯”铜奖得主,江苏著名陶艺家,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民国制陶名家冯桂林传人,80年代进厂,是中青代不可多得的实力派艺人,被誉为“具发展潜力的工艺师之一”,擅长方器、花器全手工制作。

    06/14
  • 实力派潘小忠作品《竹段》

    潘小忠,1968年生于宜兴,2017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2015年首届“景舟杯”铜奖得主,江苏著名陶艺家,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民国制陶名家冯桂林传人,80年代进厂,是中青代不可多得的实力派艺人,被誉为“具发展潜力的工艺师之一”,擅长方器、花器全手工制作。潘小忠老师的这把《竹段》壶,采用原矿紫泥作为泥料,壶容量为620cc,以竹为题材,体现的美感以及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作品整体呈现竹的主题,壶身是一节大的竹节,再取了一截细长的竹段弯曲,扭成旋形,紧紧靠在壶身一侧,从壶嘴伸出的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