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环科园:创新打出“组合拳”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新《环保法》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壤十条”3个“十条”背后预计达到17万亿级的市场。新常态下,一座现代化的“中宜环境医院”在宜兴环保科技产业园正式开门营业。这是全国第一家以环境治理为主要任务的“医院”,而且赢得了全国许多城市的响应。近2个月,宜兴环科园和云南昆明、广西南宁率先签订了共建环境医院分院的协议,黑龙江七台河、辽宁阜新、浙江嘉兴等地的主要领导带队寻求支持“环保应急工程”,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宜兴是中国著名的“环保之乡”,宜兴环科园作为国内最早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

新《环保法》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壤十条”3个“十条”背后预计达到17万亿级的市场。新常态下,一座现代化的“中宜环境医院”在宜兴环保科技产业园正式开门营业。这是全国第一家以环境治理为主要任务的“医院”,而且赢得了全国许多城市的响应。近2个月,宜兴环科园和云南昆明、广西南宁率先签订了共建环境医院分院的协议,黑龙江七台河、辽宁阜新、浙江嘉兴等地的主要领导带队寻求支持“环保应急工程”,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宜兴是中国著名的“环保之乡”,宜兴环科园作为国内最早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继续推行“环境医院”模式,不仅在技术库、项目库、专家人才库等“三库”建设上集聚了200多项先进环保技术、50多位国内外环保领域的专家、20多个信息项目,形成8大特色专科、1个应急门诊、1个韩国分院。 在17届中日韩环保部长会议上,宜兴环科园、菲力环保作为中方园区和企业代表在会上作了主旨演讲。在刚刚闭幕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上,宜兴环科园作为唯一的外省代表介绍了环保创新创业“环境医院”新模式,引起强烈反响。

2 宜兴环科园举办“2015环保创新创业大赛”

近日,宜兴环科园举办的“2015环保创新创业大赛”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大赛采用创新形式,5个月时间里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环保领域的近200个创新创业团队,促进环保产业的新鲜血液与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充分融合,激发环保创业热情,为产业持续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创新点。

当前中国环保产业处于从小到大、从有到精、从大到强的发展阶段,老一代的环保行业创业者功不可没,新一代的环保创业者肩负重任。结合环保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行业模式,新一轮的环保产业创业已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在环保领域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带动传统环保产业的转型升级,将改变封闭的环保产业资源配置方式,让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更加自由流动。本次大赛面向全国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个人、企业,重点在环境治理、水处理、大气治理等产业技术领域。通过设立选拔赛和决赛,分成初创组与成长组两个层面展开大赛,10月份在北京、宜兴等地进行一场环保创业巅峰对决。促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园区集聚,环保技术最新创新成果向企业转化,环保产业新鲜血液与环保产业专业园区充分融合。

3 宜兴环科园深化中韩合作 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宜兴环科园组织38家环保企业参加韩国第七届世界水博览会,和世界500强企业--斗山重工、浦项制铁、LG集团等韩国环保企业,大邱市政府、光明市政府,韩中贸易协会、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等机构组织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对接,并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是签署了一批技术合作项目。在“中韩环保技术交流会”上,凌志环保和UNION合作开展的海外总包工程项目、菲力环保和(株)佑振的搅拌机合资生产项目、新纪元环保和(株)文昌的特种水箱加工项目、明轩环保和皇家精工的离心脱水机代理项目、诺庞环保和东信的特种曝气器合作项目、宜兴环境学院和启明大学的环保人才合作培训项目等一批成熟项目和技术合作进行了集中签约。

二是搭建了中韩交流重大平台。宜兴环科园分别和光明市政府、大邱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抢抓大邱市政府设立海外经济特区的机遇,和韩国大邱市政府、大邱环境公团合作,建设宜兴韩国环保产业园,成立中韩环保产业集团这一重大平台,注册资金10亿元,包括成立“环境医院”韩国专科分院、规划建设宜兴静脉产业园、开展中韩国际产学研合作,共同培养环保人才、分享技术、开拓市场等。这开启了宜兴与韩国环保产业成功合作的新征程,从而一改以往环保企业单打独斗的合作模式,为中韩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合力开拓市场奠定了基础。

三是提升了宜兴环保的国际影响力。韩国主流媒体对本次招商进行了全程报道,宣传了宜兴的投资环境和发展优势,提升了宜兴环保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邱环境公团、斗山重工等企业和团体相继进行了回访,参加在宜兴举办的“2015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六届)暨首届‘两岸三地’污泥处理处置实用技术研讨会”及“高浓度废水处理、污水厂提标改造及再生利用”工艺、设备展览会,和园区企业洽谈合作污泥干燥资源化项目、垂直搅拌机示范项目等,为深化双方交流合作、提升宜兴环保产业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4 宜兴筹建国内首座“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

7月15日,宜兴污水处理技术示范厂建设专题筹划会在宜兴环科园举行。会上,“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单位--江苏(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介绍了示范厂建立的具体方案。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施汉昌教授以及环保企业家们还就概念厂的选址规划,建设周期、技术工艺,商业运营及合作模式等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意见。

由曲久辉等6位国内知名的水污染控制领域专家发起成立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专家委员会”,于2014年提出用5年时间,建设一座(批)面向2030~2040年、以水质永续、能量自给、资源回收、环境友好为建设目标的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核心是实现污水到饮用水的深度回用,实现中国水业跨越式发展,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开展,概念厂专家委员会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全面剖析国内外成功经验,汇聚中外有识之士,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明晰了概念厂的具体内涵和建设形式,并计划在2015年内完成概念厂的厂址选择,针对有代表性的城市和服务区域,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全面启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的建设工作。

作为“中国环保之都”的宜兴,一直是引领全国水处理事业发展的标杆。在水处理方面,中国污水处理设备制造企业十强中,宜兴企业就占了6席。“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的第一个技术示范厂选址在宜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意义。宜兴污水处理技术示范厂日处理污水2万吨、污泥100吨,成功运作将进一步树立行业标杆、引领未来,推动新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普及,推动中国环保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换代。

5 中新环保交流合作在宜兴结出累累硕果

2015年7月29日,宜兴环科园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水资源和环境工程研究院签约,决定联合在宜兴建立南洋环境(中国)技术转移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科研密集、名列全球前50名的世界顶尖大学,其水资源和环境工程研究院是全球最大的环境研究机构之一,下设膜技术研究中心、先进环境生物技术中心、水与环境工业研究中心、固体废物及资源回收研究中心,拥有400多位研究人员,在废水、废物处理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业应用领域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环境和水务技术是该校优势领域,也是重点发展领域。

2008年,南洋理工大学成立水资源和环境研究院,并从2014年开始与宜兴环科园进行了多次洽谈。最终,决定在宜兴环科园成立南洋环境(中国)技术转移中心。

根据协议,该中心将通过多种途径把新加坡及国际先进的环保理念、技术和产品向中国介绍和宣传,并支持在宜兴实现产业化。在合作平台上,双方将共享相关信息,对接洽谈和合作网络,共同促进新加坡企业与宜兴的合作项目,以及新加坡企业落户宜兴,一起进行国际市场渠道拓展。

围绕这一布局,宜兴环科园加速产业体系建设。筹建中新水处理国际创新园已列入中新两国政府的工作清单,前期,园区已与新加坡企发局、公用事业局、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进行了多轮磋商,和水行业巨头凯发、吉宝、联合环境及南洋理工大学等洽谈合作事宜。目前,已全面启动了由新加坡裕廊公司担纲的“园中园”规划设计,联合环境就美能膜技术生产基地的建设达成初步意向。与此同时,中韩大邱环保产业基地和“韩国环境分院”的建设也在进行中。

闵德强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