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司法局两中心获青年文明单位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日前,团市委表彰了2012年度青年文明号单位,市司法局的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与市法律援助中心双双获得这称号。

  日前,团市委表彰了2012年度青年文明号单位,市司法局的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与市法律援助中心双双获得这称号。近年来,两个中心的20多名年轻人,不断传递着社会正能量,使一个个走投无路的当事人切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丁蜀镇一对姐弟因为父母留下的房产产生不和,10月30日近11点来到调处中心。热情接待询问情况后,调解员朱旭峰扒了几口饭,顾不上休息马上给他们调解,两个多小时后,双方拿着互相签字认可的协议书满意地回家了。

  市调处中心的14名工作人员中的10名年轻人,每天与各类纠纷矛盾打交道。节假日,双休日,平时的中午、晚上,加班“连轴转”是常有的事。共产党员徐伟当兵14年回到宜兴,当了3年民警后调到调处中心。他刻苦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从一个调解“门外汉”迅速成为调解能手,被派驻到市交巡警大队调处交通死亡事故。他家中有一对双胞胎儿女刚上小学,妻子在企业工作没有休息日,因此他星期六只能让两个孩子独自待在家里,自己赶往大队处理事务。今年以来,徐伟与另一同事已经成功调处案件191起。

  法律援助工作是个良心活,与收费案件相比,报酬较低。但市法援中心的青年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每人每年办案上百件,让普通老百姓感受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法治的力量。

  法律援助案件当事人处境困难,又面临打官司的难题,往往心情急迫。法援律师们便民受理,统一审批,集中办案,量化管理,而且各人定点定片,手机全天候开机。为了调查取证,或到基层法庭为当事人开庭,他们没有人报销一分钱车费、汽油钱,都是自掏腰包,毫无怨言。仅去年,市法援中心就办理法援案件1534件、刑事辩护46件,解答法律咨询3000多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该中心的办案数在全省名列前茅,而且做到零错案、零投诉,所办案件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十大优秀案件。去年,该中心还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这些年轻人在实现“应援尽援”目标的同时,还格外关照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的求助。前年,周铁镇一名女生考取了市阳羡高级中学,但她3岁时父母就离异,母亲又常年患病。法援律师为她打官司,在向其父亲主张抚养费的同时,还自发捐款2000元资助其上学。

  (许季涛)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