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湖氵父山区建“养老食堂”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前天中午,记者慕名前往宜兴山区集镇的一个公社化食堂吃了顿饭,这个所谓公社化食堂其实是个山乡老人的乐园。在地处丘陵山区的宜兴湖氵父镇上,目前有493位老人每天从所在自然山村乘坐免费交通车辆到这个大食堂用餐。湖氵父镇老年服务中心主任勇乾虎告诉记者,当地一共有60岁...

前天中午,记者慕名前往宜兴山区集镇的一个公社化食堂吃了顿饭,这个所谓公社化食堂其实是个山乡老人的乐园。在地处丘陵山区的宜兴湖氵父镇上,目前有493位老人每天从所在自然山村乘坐免费交通车辆到这个大食堂用餐。湖氵父镇老年服务中心主任勇乾虎告诉记者,当地一共有60岁以上的老人近5000人,这个大食堂才开了不久,自发报名前来就餐的老人与日俱增。这个山乡公社化食堂目前设置了500个餐位,照目前趋势看“扩容”是迟早的事。

老人吃饭礼遇尊贵

肉酿面筋、葱油粉皮、清炒葫芦、冬瓜汤、米饭,组合盛放在锃亮的不锈钢餐盒里,这是记者当天中午在湖氵父镇老年服务中心食堂就餐时的饭菜。按照当地快餐经营的市场价格,这份饭菜10元左右。在这里集中用餐的老人当中,60岁是“垫底”的年龄,80岁以上的老人不在少数。根据制度设定,60岁到79岁之间的老人用餐要给付饭资3元,80岁以上的老人用餐给付饭资1元。

83岁的应洪顺老人来到食堂门口,由义工上前引导他在相应餐位落座,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老人坐定后,细嚼慢咽,然后放下餐具,起身离开。他可以选择饭后到棋牌室、茶室或者去书场听说书,也可以选择乘坐免费交通车辆返回家中休息。餐厅里有专门工作人员收拾餐桌,不用老人们动手。“吃完嘴一抹就好走了”,这是老人们心满意足的一句话。因为集中用餐的老人都是乡里乡亲,所以餐厅里笑语不断,各吃各的饭,看起来和和美美。

退休教师陆嘉祥、许珊瑚、应钟俊、孙秀英等老人是这个山乡公社化食堂的志愿者,他们累计提供志愿服务平均每天在2小时以上。此外,湖氵父镇老年服务中心还设置了法律服务、心理咨询服务等窗口,一些老人在用餐之余也可以就近享受相关免费服务。

经济发展回馈老人

湖氵父镇是典型山乡集镇,从农林牧副业、建材工业到如今以旅游产业为经济支柱,物阜民丰。而山清水秀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当地老人幸福的源泉。湖氵父镇老年服务中心为报名在册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当地老人健康状况普遍良好。目前,住在敬老院的老人也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全镇有多个以尊老爱幼为主的慈善基金,有的以个人命名,有的以属地企业组团形式命名,这些基金会如今成为当地社会化养老的重要资金来源。其中,湖氵父镇老年服务中心每年从这些基金会获得的资金援助至少有180万元。”勇乾虎主任告诉记者。

邵东村与浙江长兴县尚儒村毗连,是距离湖氵父镇老年服务中心相对较远的山村。目前,这个村有8位老人每天愉快地赶到山乡公社化食堂集中就餐--因为交通便捷,老人从家门口到食堂门口之间有山乡公路,可以完全实现以车代步。

山村老人仍爱山村

“从目前趋势看,湖氵父镇老年服务中心成为老人们心目中的第二个家,这也与镇里面创办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初衷是一致的,乐见其成。”湖氵父镇老年服务中心主任勇乾虎如是说。

虽然从山乡公社化食堂出现火爆现象看,当地山乡老人十分乐意接受集中用餐和集体娱乐。但记者从这些老人口中得知,他们内心还是十分倚重自己的原有家园。张木根、唐开洪、张士初都是步入耄耋之年的当地老人,尽管热衷到湖氵父镇老年服务中心的食堂用餐,但是,他们仍照看着家前屋后的菜畦和鸡窝等,里里外外的劳作成为他们多年的生活习惯。

而在当地的竹海村,有省庄和岗下两个自然村组成。近年来,当地旅游经济逐年看好,老人们的子女发展农家乐,离不开家中老人帮衬。因此,竹海村的老人到这个山乡公社化食堂集中用餐的比较少。

(晚报记者何小兵)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