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实施“民生交通”工程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改善民生是交通事业发展的长期方向和终极目标。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我市年度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在进一步加大主干道路建设力度的同时,致力实施一系列“民生交通”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改善民生是交通事业发展的长期方向和终极目标。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我市年度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在进一步加大主干道路建设力度的同时,致力实施一系列“民生交通”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落实新一轮公交发展计划
        城市公交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按照城市公交环网化、高铁车站通达化、居民出行便捷化的要求,今年,我市将继续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积极落实第二轮城市公交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调整线路,完善场站建设,促进服务水平和发展层次的整体提升。据了解,结合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和宁杭高铁开通,年内我市将高标准建成城东公交总站、高铁新城等4个公交首末站;建成启用智能公交系统;大力推进公交客运车辆“油改气”工程,新增燃气型客运、公交车50辆;新辟调整城市公交线路14条,努力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同时使城市公交空调化率达到75%。
        提速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别逐步缩小、联系日趋紧密,原来的城乡“二元”公共交通方式和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时代发展,今年我市将积极推行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计划通过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逐步形成城乡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畅通有序的客运网络。今年年初,我市已基本完成城乡客运公交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研究制订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计划于上半年完成试点,下半年全面推行。同时,年内我市还将研究启动市内交通“一卡通”工程,使IC卡自动收计费系统在城市公交、城乡客运、镇村公交等领域广泛应用,真正实现“一卡在手、畅通宜兴”。此外,计划开工建设丁蜀综合客运站、周铁客运站等场站项目,结合宜兴人文因素、地域风情,加快特色候车厅等的建设。
        加快农村路网改造进程
        经过多年建设,我市已初步编织起一张农村公路“畅通网”。近年中,市交通运输部门完成了约1千公里农村公路和近千座农村桥梁的改造。2011年底,我市率先在省内实现镇村公交“村村通”。然而,随着部分农村道路的交通量明显增加,一些道桥、交通标志等已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求。为此,在农村公路“高通达”基础上,去年我市启动了新一轮农村公路优化升级改造,同时对有条件的路段实施以亮化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提升。去年,我市投资8500万元,完成镇道改造60公里、镇村道路美化150公里,农桥改造30座。据介绍,配合校车和镇村公交线路的覆盖、延伸和调整,今年,我市计划改造农村公路约70公里、美化标准化150公里,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出行安全和舒适度。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