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宜兴竹林茶海归来,带回一份生活的仪式感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生活过得最有意义的人,不是那些年岁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卢梭时光缩影曾几何时,瓦匠、豆腐匠、木匠、剃头匠、花匠、铁匠、杂匠、织布匠……百工兴盛,手艺兴旺,生活中所需的一切,就在屋前屋后,他们连缀起整个村庄的乡土生活图景。那样的日子,悠长,却有滋味。那样的日子直接、新鲜,带着手心的温暖,那时的人们以情相待,用心相处。而今,我们与手艺人的邂逅只能在不经意间。跨过桥,踏过青石板,摇铃叮叮自小巷深处,循声而去,于巷子深处遇见箍桶的木匠,长刨、短刨、公分刨,运用分寸得宜,配以钉送丝丝严密。一瞬,只在

生活过得最有意义的人,不是那些年岁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时光缩影

曾几何时,瓦匠、豆腐匠、木匠、剃头匠、花匠、铁匠、杂匠、织布匠……百工兴盛,手艺兴旺,生活中所需的一切,就在屋前屋后,他们连缀起整个村庄的乡土生活图景。

那样的日子,悠长,却有滋味。

那样的日子直接、新鲜,带着手心的温暖,

那时的人们以情相待,用心相处。

而今,我们与手艺人的邂逅只能在不经意间。跨过桥,踏过青石板,摇铃叮叮自小巷深处,循声而去,于巷子深处遇见箍桶的木匠,长刨、短刨、公分刨,运用分寸得宜,配以钉送丝丝严密。

一瞬,只在这一瞬间,仿若时光倒流,手的一敲一打,在光影变幻中持之以恒。

在寂静的时光中细细琢磨,每一件作品都浸着心血,几十年如一日。但是,时间总是会记住这份来之不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若如初见

待到又一年菜花灿漫时,我们赴阳羡采风,寻觅隐藏在山城的秘密。

宜兴古称阳羡,在悠悠的紫砂名都光环下,竟也是生态清秀、茶香四溢之城。

四月的天,总是细雨蒙蒙,洗净了这万物附着的尘泥,也荡涤了我们浮躁的心,为了更好地迎接生活,这大抵也是春日的意义所在。

峰峦起伏,修竹茂林掩映之中,星星茶园密布。

像天地织就的绿毯,轻盈,妙曼。

走近这漫山的茶园,仍是初识的模样。没有钢筋混泥土的堆砌,没有耳鬓嘶磨的汽车鸣笛声,一切都没有那么匆忙,没有亟不可待的事,绷紧的神经可以尽情舒展,清新的自然草本泥土香气代替了街头拐角的尾气,深入肺腑的呼吸也不必担心。

这份宁静自有,是与茶园初识的灵魂触动,是内心渴望已久的肆意洒脱。

拳拳至臻

我们感恩大自然的馈赠,不施冰冷的机器作业。

我们感恩,在这喧嚣的世间,依然留一抹净土。

山间,茶农们三两结群,背起竹篓,为茶树虔心佝偻,嫩叶细细侍弄。与这山野为伴,日出而采,日落而归。

甄选是心与手的默契。每一个决定都是心的呼唤,每做一件事也是如此。茶农们的心思纯正朴实,悉心采摘最精致的一芽一叶,不掺一点含糊。天工艺品私家茶园,一年仅产一季,怎能负了这场春光?

竹编的簸箕、掀茶的树杈、熊熊的柴火、公式草制作的锅刷,这些制茶器物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气息。四道工序之下,茶叶褪去余温,静静等待有缘人。

与水相融,未曾入口,花香先至;未曾品鉴,心已悦然。

这样的茶,最是纯净,也最为浓郁。

匠心至诚

在父母眼里,我们总是孩子。无论是豆蔻少年,或是三十而立。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偶尔喜欢一道菜,每每回家,餐桌上总是会有这道菜。或许你会厌烦,因为人总不是一成不变的,口味也不会一如既往。而在父母眼里,你想要的你喜欢的,他们一直记在心里。

天工艺品亦如是,我们诚心愿把最美好的事与物带给你。

时间静静凝结的发酵,手中慢慢揉拣的匠心,这个时代,在我看来,静心与匠心成就的,无可替代。

一年一次,不早不晚,我们依然自阳羡竹海茶林归来,只为感恩这良久的相互陪伴与成长。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