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转机关作风 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迟到了20多年的房产证终于拿到了!近日,宜兴市民苏三华脸上绽放出由衷的喜悦。 20多年前,苏三华买了宜兴市医药公司的房改房,但因权属复杂和企业改制,始终没领到房产证。如今房子面临拆迁,没房产证就领不到补偿。宜兴市房管局先让住房保障部门和产权鉴定部门会诊,之后牵头...

迟到了20多年的房产证终于拿到了!近日,宜兴市民苏三华脸上绽放出由衷的喜悦。

20多年前,苏三华买了宜兴市医药公司的房改房,但因权属复杂和企业改制,始终没领到房产证。如今房子面临拆迁,没房产证就领不到补偿。宜兴市房管局先让住房保障部门和产权鉴定部门“会诊”,之后牵头地税局与改制企业会商,终于使这一“老大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这只是宜兴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一个缩影。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宜兴市将“治理中梗阻”作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一个着力点--整治机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作风问题。“实事求是地说,机关里吃、拿、卡、要的现象是极个别,但冷、推、拒、拖的情况并不鲜见,高高在上,官腔官调,看似公事公办,却让群众跑断腿。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可能让老百姓满意和认可。”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说。

自今年3月21日开出首张“中梗阻”罚单以来,宜兴通过“三查三思”、“千人评议机关”等活动,征集梳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下发效能监察建议书38份,102名责任人受到问责。眼下,根据群众意见梳理出的139个挂牌办理问题中,111个已基本得到解决,群众对整改满意率达90%以上。

整治“中梗阻”,最大的难题是打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群众办事常遇推诿扯皮,需要多部门协调时彼此却在“踢皮球”,看似每个部门都依章办事,问题就是迟迟得不到解决。

针对这种现象,宜兴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涉及各部门职能交叉领域和空白地带,对职能部门实行“首问负责制”,确保群众单子有人接、有人管。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由第一个接单的部门负责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给群众答复。同时,市行政审批中心通过流程再造,健全落实联合会审、“一表制”登记、“一票子”收费、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用制度的“笼子”消除办事的“漏子”,使各类审批服务审批事项即办率提升36%,提前办结率达98.8%。

“转变机关作风,不是听几声群众的意见、搞几个热热闹闹的活动、最后来个总结,而是要看群众对你的‘转变’是否真的满意并认可!”王中苏说。“如果我是服务对象,应该怎么办?”该市发动党政机关及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立场,发现漏洞和问题,随之从细节服务入手,打通“中梗阻”。

宜兴市供电公司启动“蜜蜂行动”,为城乡用户提供延伸服务。今年春耕期间,3个镇引入新型喷灌装置,16支“蜜蜂”服务小分队深入农户生产基地,义务指导安装。家住茶东新村的卢少秋老人年近八旬,家中电路经常跳闸,“蜜蜂”主动帮着重新接线安装,免费更换节能灯。

在苏南首家水上服务区--芜申运河宜兴水上服务区,该市航道管理处新创建的“怡心港湾”深受欢迎。它为船民提供餐饮、维修、物流、仓储等服务,还增加了免费停泊、便民超市、便民药箱、爱心自行车和专设公交站点等,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

宜城街道民主社区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向独居和空巢老人送上“温馨一问”。“敲门大姐”们探访老人、关注身体状况,发现困难便及时解决--家中出现漏水,请人维修;老人不做午饭,上门送快餐;老人行动不便,帮着买菜、购物。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前几日,市民张纲给宜兴市环保局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雷厉风行,为民解忧”。他家楼下的私营旅馆新开了餐厅,日夜排放油烟,楼上邻居交涉半年无果,便把状告到了环保局,没想到仅一个工作日,执法人员就来到旅馆调查处理,一星期不到旅馆就安装了油烟处理器。“政府部门真是转作风了!”张纲向记者感慨道。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