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残疾人之家”:残疾人的幸福乐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今年来,宜兴市残联始终把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任务,紧紧围绕实施残疾人幸福生活推进计划的总体目标,落实2016年度省政府惠民办实事项目,根据《江苏省“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以辅助性就业为主,寓技能培训、康复训练、托养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的创建工作,对照“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的“七有”标准,从各类资源整合、就业项目提供、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全力推进建设。至目前,宜兴市共创建成“残疾人之家”12个,共有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供货单位6个,成熟的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配送中

今年来,宜兴市残联始终把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任务,紧紧围绕实施残疾人幸福生活推进计划的总体目标,落实2016年度省政府惠民办实事项目,根据《江苏省“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以辅助性就业为主,寓技能培训、康复训练、托养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的创建工作,对照“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的“七有”标准,从各类资源整合、就业项目提供、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全力推进建设。至目前,宜兴市共创建成“残疾人之家”12个,共有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供货单位6个,成熟的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配送中心1个,全市参加辅助性就业劳动残疾人155人。

功能建设:资源整合 凸显综合效益

宜兴市残联在组织各地创建“残疾人之家”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节俭办事、不搞一刀切、不“另起炉灶”的原则,依托镇(街道)已建的残疾人安养院,依托村(居)委会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助残机构的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场地和设施设备,并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提供技能培训、就业项目等志愿服务,从而有效利用和整合了各类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辅助就业服务和生活基本服务,提升了“残疾人之家”创建工作的社会效益。官林、高塍、和桥、屺亭等镇(街道)充分利用现有的残疾人安养院设施设备新建了“残疾人之家”,不仅整合了资源,而且扩大了辅助性就业功能。位于湖父镇玉女潭风景区的湖父镇“残疾人之家”,是由湖父镇张阳村爱心企业主张金英精心建设的。张金英依托由她投资建设的市弘艺工疗站这块阵地,整合我市紫砂、旅游、园艺盆景等资源,同时引进景泰蓝艺术画制作工艺,并在我市一些热心紫砂和园艺盆景艺人的支持下,建起了集辅助性就业、技能培训、产品销售、康复训练和生活照料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性服务机构“残疾人之家”。目前,已有18位残疾人到这里参加辅助性就业,残疾人制作的园艺盆景和紫砂壶均可在里面售卖,由于造型独特可爱,深受游客欢迎,也增加了残疾人的收入。来自新街街道铜峰村的今年24岁的左腿残疾青年万明磊,之前在市爱德培训学校学陶艺,今年9月结业后,得到这个“残疾人之家”的援助,进行紫砂微型盆景制作,享受到了辅助性就业、吃、住等“一条龙”服务,每月也有一定的收入,他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

就业项目:爱心加盟 带动功能强

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是指组织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一种集中就业形式,在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报酬和劳动协议签订等方面相对普通劳动者较为灵活。因此,市残联在征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时,始终坚持自愿原则,选择具有符合残疾人特点、简单安全、容易操作、相对稳定的劳动项目,并面向全社会征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目前,已有文具产品加工、机针包装、电子管装配、景泰蓝工艺品制作、环保垫料加工、手工制作拖鞋和串珠工艺品、陶艺产品制作等8个就业项目落户全市“残疾人之家”。虽然项目数量还不是很多,但这些项目的成功落户和有效运作,彰显了我市爱心企业主等社会各界对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彰显了对残疾人“同步奔小康”的认同,也较好地发挥了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屺亭“残疾人之家”的环保水处理填料串接就业项目,是由屺亭“残疾人之家”负责人钱乐乐通过多方考察后,在市乐美环保填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许一明的支持下,于今年7月引进的。街道残疾人之家与市乐美环保填料有限公司结成合作关系,将该公司的环保水处理填料串接的工作提供给残疾人。环保水处理填料串接安全、简单、易操作,非常适合残疾人来做。参加辅助性就业的残疾人按填料串接的件数结算报酬。起初,大家对这项工作还不够熟练,但随着时间推移加上残疾人认真敬业的态度,工作越来越熟练,产品质量也比较过硬,残疾人的报酬也越来越多,手脚较灵活的残疾人每月可拿到近500元的劳动报酬。承接的环保填料串接订单也越来越多,不仅能满足本街道“残疾人之家”的需求,还有余量供应给其他镇村的“残疾人之家”来做。目前,屺亭街道残疾人之家多余的填料串接活,已分给新街街道“残疾人之家”、万石镇马庄村“残疾人之家”。因此,市乐美环保填料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个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配送中心,为更多残疾人参与辅助性就业送去便利。

管理服务:以人为本 增强生活信心

市残联在组织推进“残疾人之家”创建过程中,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以肢体训练康复残疾人,以辅助性就业吸引残疾人,以生活能力提升改变残疾人,以文体娱乐活动调动残疾人”的目标,努力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使残疾人的身心得到了有效改善,增强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市残联系统对照“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有合法的法人登记注册、有独立的财务核算、有统一的名称和标识、有适宜的活动场所、有管理服务队伍、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安全保障”的“七有”标准,着力在康复服务、就业培训、文化体育、维权维稳、政策保障、自身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对提供辅助性就业项目的单位进行扶持和奖励,真正把“残疾人之家”打造成一个残疾人向往的就业乐园、康复乐园、精神家园。官林、和桥、高塍等“残疾人之家”科学设定劳动时间和工作量,循序渐进地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作为无锡市辅助性就业示范点的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是目前我市规模最大的“残疾人之家”,中心出台了一套适合残疾人特点的辅助性就业劳动管理制度,对他们的日常出勤进行考核,使他们形成遵规守纪的概念。同时开展劳动竞赛,每月开展以“劳动星”“守纪星”“助人星”“进步星”这“四星”评比,并给摘星者颁发毛巾、肥皂等小奖品,激发残疾人的潜能和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快乐。中心还创新引入了以托养中心管理层为引领、以服务外包单位红塔医院护工为加盟、以30%的肢体残疾人参与劳动来管理70%的精神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的管理模式,收到了较好效果。中心在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的同时,还紧扣精神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的心理行为特点,今年来开展了看电影、参加《弟子规》读书班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并规范用好心理咨询室,从而增强了入托残疾人的就业技能、生活技能、团队意识。中心开设辅助性就业车间几年来,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多个观摩团的考察学习,仅2016年就接待了全国残疾人托养机构培训班、吉林、天津等地参观学习团队10批次,赢得了广泛好评。

新庄街道核心村“残疾人之家”的就业项目手工制作拖鞋和手工串珠,是由村上的残疾人创业能手邵亚勤提供的。然而,好项目好产品更要有好销路,一些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却又不便出门,产品销售搁在了大家的心上。在邵亚勤的支持下,“残疾人之家”开起了微店和网店,虽然开业只有3个多月,但已接产品订单有数十单,产品已销往本省及广东省、江西省等地。随着核心村残疾人之家产品名气的扩大,预计明年的产品网络销售势头将比今年更大,前来这里咨询电商销售和学习手工技术的残疾人也越来越多。核心村双腿残疾人村民莫益民,原来一直靠以修自行车为生计,从今年9月1日起,在村干部的引导下,他在修车之余也踏进了“残疾人之家”,学起了手工串珠工艺,至目前他已学会了基本操作办法,加工的产品通过该网店和微店销售,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韩良华 蒋敏)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