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夏,黄昏时分,丁蜀油车河岸边,居民饶迪生正拿着收音机,散步在美丽的夕阳下。说起这条河的变化,老饶最大的感触是“清爽了”。经历半年多的整治,这条昔日蚊虫满天、臭气熏人的老河重新焕发了活力,就连坍塌已久的一座古桥,也被重新架起,给周边的居民带来了方便。
历史文化街区是延续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因其保护工程的系统性与规模性,被普遍认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最大难点与最关键环节。根据《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1-2015)》,我市将对月城街历史文化街区、葛鲍聚居地历史文化街区和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全面保护。其中,葛鲍聚居地和蜀山古南街两大历史文化街区全都坐落于丁蜀镇内,因此,在这场以“严格遵循历史信息的真实性、传统风貌的完整性、保护措施的适应性、发展利用的可持续性”为原则的“保护战”中,丁蜀镇担负的责任格外重大。去年以来,该镇投入近1000万元,对两条街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先后对两条街区的破损路面、地下排水、公共设施等进行了改造修缮。今年,该镇又对蜀山古南街边的油车河进行整治,清除淤泥、拆除违章搭建、修建驳岸,基本坍塌的江家桥也得以重建,不仅方便了居民通行,还为河岸周边环境增添了一丝古典韵味。据悉,油车河整治将于7月全部结束。
如果说两大历史文化街区是穿梭在丁蜀历史长河中的两条玉带,那么散落在镇区各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则是围绕玉带散发光华的颗颗明珠。如何保持明珠的光华,让其在“活的历史”中延续生命,也是近年来丁蜀镇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小窑墩遗址位于丁蜀镇周家村分洪桥边,创烧于西晋,延烧至唐宋两代,属我国古代南方的越窑青瓷系统,也是我市古窑群遗址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处。该遗址包含西晋、唐代、宋代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并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